在心理的主人公?喏!你就聽我細細道來……
部隊大院的“小軍娃”
2004年2月,陳泓宇出生在上海楊浦區的一個空軍機關大院的軍人。他是個獨生子,父母的鐘愛用一句俗話來形容,叫作:“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儘管如此,爸爸卻把一腔摯愛藏在心裡,而把如何做一個對社會而茁壯地成長時,他是個品學兼優的少先隊中隊長;上中學時,社會上正在大力提倡綠化環保、節能減排。為了學習相關的知識低碳體驗館、自然博物館、同濟大學深海探索館,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為了邁出第一步,他決心從自身做起……
“九張小標籤”和“小專欄”
有一天,放學回家的陳泓宇見媽媽正把換洗的衣服放進洗衣機洗滌。他就說:“媽媽,洗衣機排出去的水,都進了下水道,太浪費了。”媽媽順口就說:“是啊。不過,大家不都一直這麼用嗎?”這時,一個念頭忽然就蹦進了他的腦海,“媽媽,如果我把這些水節約下來,還可以派別的用場。”媽媽想了想,問:“這些廢水,還能用?”陳泓宇說:“這些水,可以用來沖洗抽水馬桶,洗拖把嘛。尤其是最後一道排出的水,完全可以用來澆灌大院裡的樹木和草地呢。”聽罷這番話,媽媽好開心哦。從想出這“一水多用”上,可以看到兒子長大了,懂道理了。晚上,爸爸回家後,也曉得了這一情況。在表揚之後,又啟發式地說:“兒子,你的想法很好。除此以外,你還可以在節儉、節能上開拓思路,那是大有文章可做的。”爸爸的話,如同黃鐘大呂一樣,“當,當!”地撞開了陳泓宇思維的閘門。從此,他就從家用電器開始了節能行動。聰明的陳泓宇一件件地對照,畫出了九張“家用電器節能小標識圖”,即電視機、洗衣機、空調、電冰箱、吸塵器、小家電、電飯煲等相關節電知識圖,配上簡單明瞭的文字,貼在牆上。這樣一來,不論是爸爸媽媽,還是自己使用,都可以參照執行。日長時久就瞭然於胸,養成了節能、環保的好習慣。
嚐到了節能節儉與環保甜頭的陳泓宇,思路更加開闊了。他結合生活、學習中經常遇到的事,設計出了一張從節能節水,到少用一次性製品、節約用紙、低碳出行“四大板塊”、題名“低碳減排,你我同行”的“小專欄”。他把這張圖文並茂的小專欄,張貼在牆上,督促家人一起踐行。爸爸媽媽看了,於誇獎之餘,心裡真叫一個美呀!
爭當環保“小達人”
陳泓宇居住的空軍機關大院有一大片的花園綠地。這裡,當然也是小朋友玩耍的好去處。特別是在陽光燦爛的日子裡,大院草地更是小朋友瘋玩的歡樂場。陳泓宇也愛玩;踢足球、玩“九子游戲”,當然也就成了大家的好玩伴。但是,陳泓宇發現有些小朋友不太注意環境衛生,隨手丟廢紙、扔垃圾和飲料瓶的現象經常發生。天色晚了,玩累了的小朋友都各自回了家,而陳泓宇卻不走。他獨自一人在草地上,在樹叢裡撿廢紙片、飲料瓶,分門別類地送進垃圾箱裡。他的模範行為,不僅感動了小夥伴,也讓大人們稱道。有一天,他發現附近的一塊荒地上有一些散亂的廢鐵絲。他靈機一動,就撿了回來;清洗一新,又重新敲直,再彎成圈;嗬!你再看,一隻玩具“滾圈”就做好了。然後,他就拿到草地上去推著玩。這讓大院裡的小朋友眼熱得很,有的還央請他幫忙做一隻。陳泓宇趁這個機會宣傳環保及廢物再生利用的知識,說:“你們曉得這隻滾圈是怎麼來的嗎?”小朋友們面面相覷,陳泓宇就將來龍去脈一一相告,還說:“你們看,這些廢鐵絲亂扔會造成環境的髒、亂、差,弄不好還會劃傷過路人,多不好啊!如果把它們收集起來做成各種小玩具,不是很好嗎?”小夥伴聽了直點頭。這時,有一個少年將喝完的飲料瓶隨手扔在地上。陳泓宇撿了起來,對他說:“亂扔垃圾是個壞習慣,又破壞了我們大院的環境衛生。”接著,他又說:“你看,把這個瓶子洗乾淨,放進廁所的水箱裡,就能減少進水量,既節約了水資源,還省下了水費,多好!”
有一天,他看到媽媽在收拾衣櫃時將一條穿了多年的舊綢布裙扔在一邊,準備作廢物處理。他就撿了起來,說:“媽媽,這個送給我好嗎?”媽媽覺得奇怪,問:“一條舊裙子,你一個男孩子有啥用?扔了吧。”陳泓宇趕忙解釋:“媽媽,這條舊裙子扔了真可惜。如果用它做風箏,肯定好看。這樣既可當玩具,又能廢物再利用,多好呀!”聽了他的話,媽媽恍然大悟,豎起大拇指,連聲誇獎。於是,在媽媽的幫助下,一隻漂亮的風箏就在大院小朋友的歡呼雀躍中,迎風放飛翱翔了。
陳泓宇不但在小區裡當好勤儉節約、保護環境的小督導員,還在學校裡處處留意,做個節能環保的有心人。每天,他都比別的同學到校早。看見夜間的照明燈還亮著,就去關上;見水龍頭沒關緊,就去擰緊。這還不說,在午飯時,有些同學一見飯菜不對胃口,常常會倒進泔水桶裡。有一天,他發現有個同學又在倒飯菜,就趕緊制止,說:“你看看,這些大米、肉菜,都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的勞動成果。你這麼做,既不尊重他們的勞動,更是一種浪費。”他的一番話,說得那位同學直把頭點,說:“你說得對!從明天起,我不再浪費糧食了。”
“低碳出行”從我做起
說起陳泓宇低碳出行的事蹟,媽媽很有感觸。2016年,陳泓宇考進了位於楊浦區許昌路、教育質量堪稱一流的同濟大學附屬存志中學。爸爸媽媽當然高興。因為學校與空軍大院的路蠻遠,為了不耽誤上學,爸媽都想用私家車送他去學校。這在當下的社會中,是一件很普遍的事。然而,一心要當低碳出行“小達人”的陳泓宇卻說“不”!上學的第一天,他就推出了那輛腳踏車。媽媽說:“不行。學校的路遠,路上的車又多,不安全。你還是讓爸爸開車送吧。”爸爸覺得這也是情理中的事。但陳泓宇婉言相拒,說:“爸,媽,我還是騎車吧。少開車,既可以節能減排,又能為降低霧霾做出貢獻。至於安全嘛,我會注意的。再說,我現在是中學生了,你們就放心吧。”看著兒子高高興興地騎車出了大院門,爸爸媽媽真是高興。是啊!泓宇真的長大了。
也是這一年的6月,為了獎勵兒子考上重點中學,就答應他外出旅遊,專案由兒子自選。大家都曉得,祖國的山山水水到處是景點,風景、名勝、古蹟,可謂甲天下。擺在陳泓宇面前可供選擇的地方太多了。然而,他卻做出了一個讓爸媽既意外,又驚喜的決定:參加一個“低碳出行、徒步莫干山行”的旅遊團隊。不過,媽媽還是心疼,說:“兒子,你另選一個地方吧。”陳泓宇問:“為啥?”媽媽軟聲細氣地勸說:“路太遠了。步行多辛苦啊!你才十二歲,吃不消的!”沒想到,兒子卻說:“媽媽,你放心。我是中學生了,還怕吃苦受累?步行旅遊就是低碳出行的一種形式,是件好事。你就支援我吧。再說了,足球我都踢了好幾年了,身體結實呢。”說罷,又向一邊的爸爸說:“老爸,你一定會支援的吧?”爸爸點了點頭,扔下一個單詞“Yes!”聽了兒子的一番話,愛人又在一邊“撬邊”,陳媽媽還有啥話好說呢?陳泓宇莫干山徒步旅遊,還在空軍大院嬴得了一片讚揚。
一個才十二歲的學生為了節能減排和綠色環保,居然用雙腳去丈量祖國的山水,這種精神又是多麼地難能可貴!
生活中陳泓宇這樣的事情還有許多。比如,把廢紙做成垃圾袋;將用空的抽紙盒,代替儲物盒盛放廢舊電池;用淘米水去澆花;堅持不用“一次性物品”;經常參加楊浦區“關愛母親河”活動,幫助清理河道、池塘的垃圾、雜物,透過“小手拉大手”共建綠色低碳美好家園;參加學校、社群組織的各類“節能宣傳週”“世界地球日”等系列活動;在低碳知識競賽、環保小報設計比賽中,他獲獎多多。他說:“我的節能低碳和環保的口訣就是:拒用塑膠袋、巧用廢舊品、遠離一次性、提倡水迴圈、用電講節能、列印雙面化、吃飯必光碟……從生活點滴著手,努力節約每一度電、每一滴水、每一張紙、每一粒米、每一分錢,‘崇尚節儉、反對浪費當先鋒、做表率。”如今,“小軍娃”陳泓宇的感人事蹟,在空軍大院的老鄰居中口口相傳,也在存志中學的師生中頗有口碑。
陳泓宇,上海存志中學學生,不僅成績優異,而且爭做保護環境的宣傳員、實踐者和小衛士,是師生心目中的“低碳小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