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裡有條河,河裡排列著圓形的石柱連線兩岸。一到雨季,河水就會沒過石柱,再想過河就難了。
“年年說修橋,年年也修不成!”一到雨季,總有人這樣抱怨,可說歸說,誰也改變不了現狀。一次大雨過後,村裡熱鬧起來了,李廣播看到誰都說:“張木匠帶著他的三個兒子在修橋呢!”村民好奇,都去河邊看。果然看到張木匠掄著錘子釘木板,他的兒子扯鋼繩、扛木板,正在忙乎呢。
“老張,你這是唱的哪出啊?”“你修橋,以後從你這橋上過,是不是要收費啊?”有人問張木匠。
張木匠看看漲高的河水,從牙縫裡擠出三個字:“收個鳥!”
村民就笑了,有人開玩笑說:“給你申報個好人好事兒獎啊!”張木匠沒再言語,指揮著兒子們繼續幹活。人們不知張木匠為啥修橋,看夠也就都散了。
幾天後,木橋終於完工了。
村裡人知道張木匠修橋不是為了收費,從橋上走,感覺方便多了,都念叨張木匠的好。
漸漸地,人們習慣了木橋的存在。
“不好了,出事兒了!”李廣播又開始在村裡廣播上了。村人問:“啥事兒?”李廣播說:“外村一個來走親戚的,帶著孩子過橋,橋上一塊鬆動的木板被孩子踩翻,孩子的腿被釘子劃了條大口子!”
張木匠沒精打采地抽悶煙,他聽李廣播說,人家找村裡,聽村裡說那橋是他修的,出了事兒,只能他賠償。他去找村幹部說這事兒,村幹部說,橋不是村裡修的,村裡也沒錢啊。“我又沒收費,賠償個啥哩!”張木匠唸叨著。想不通的張木匠第二天還是揣了一千塊錢去醫院看了那孩子。他念著一個理兒,鄉里鄉親的,撕破臉不好。
張木匠把錢留在醫院後,悶悶不樂地回來了。剛走到河邊,看到河邊圍了些人,像在吵架。走近一看,是兒子和村裡人在吵什麼。
“咋回事兒,嚷嚷個鳥?”氣不順的張木匠聲音高了很多。
“你回來得正好,說說你兒子,他要拆橋呢。”一個村人拉著張木匠指著他兒子說。
“爹,這橋咱真得拆了!好心辦壞事兒!以後誰再有個啥事兒,咱擔不起。”兒子又開始拆。
村人說:“以前沒這橋也就罷了,現在大家都習慣了!”
張木匠看了看這座木橋,深深地嘆了口氣。張木匠的兒子見老爹沒吱聲,便說:“不拆也行,但是醜話說在前面,以後誰再過橋出點什麼事兒,都與我們家沒有關係。”
村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搖搖頭說:“這個我們真做不了主啊,橋是你們修的,你們得找村幹部說說。”
張木匠的兒子一聽,生氣地說:“好,橋是我們修的,我們愛拆就拆,你們管不著。”說完,就又開始拆起來。
“別拆了!”張木匠終於說話了。
“爹!”兒子不情願地扔下工具坐在一邊生悶氣。張木匠拿起工具,重新把木板一塊一塊釘起來。周圍很安靜,村民都沒說話。
後來,村裡人發現張木匠經常拿著錘子在橋上走來走去,東敲敲西敲敲,橋的兩側還豎了“小心過橋”的警示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