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雪夜歸人

[ 現代故事 ]

小劉的故事

臨近年關,正是這一年最寒冷的日子。天寒地凍,撥出的白氣讓眼前的場景有些模糊,坐在駕駛室裡的小劉望著遠處的露天礦坑,正緊張而忙碌地工作著。?

小劉2011年大學畢業後來到平朔,成了一名司機。礦上實行24小時三班倒制度,這是他在坑下作業的第三個二班,外面的氣溫是零下29攝氏度,風力6級,可謂是滴水成冰!可是他顧不了這些,始終專注地操作著裝置,直到裝置運轉暫時穩定、可以歇口氣的時候,才想起衣兜裡的溫暖——那是妻子專門給他帶的加餐,漫漫長夜怕他餓著。

想起妻子,小劉心裡一酸,他們才結婚三個月。每到上夜班的時候,他不得不離開溫暖的小家庭。風雪至,夜已深,思念心中人!

拿出妻子準備的餐盒,開啟後一股飯香飄來,小劉心裡又一暖。妻子是家中獨女,結婚前沒下過幾次廚房,為了他卻把飯菜做得越來越好,一菜一湯,小巧精緻,清淡樸素,很像她的性格。以前小劉都是帶點泡麵啥的,餓了就胡吃一頓,現在胃讓妻子養得有些嬌慣了,吃點麵包都難受,只有聞著妻子飯菜的味道才舒服。

這是飯菜的味道,風雪的味道,礦山的味道,也是情的味道,愛的味道,家的味道!

這些味道,讓這一刻堅守崗位的小劉,心懷感恩。

還記得剛來平朔時是個燦爛的夏天,小劉揹著行李包,帶著日用品來到了這個叫平朔的地方,經過一個多月的軍訓和崗前實習培訓,小劉被分配到了中煤平朔東露天礦。

在這段時間,小劉查閱資料,對平朔有了一定的瞭解,平朔被譽為“中國改革開放試驗田”,是中國中煤能源集團有限公司的核心企業……

一陣寒氣襲來,把小劉的思緒拉了回來,他記得有次和同事們喝酒時說:來到平朔真好,待遇不低,工作氛圍也好,我們一定要在平朔幹出個人樣,用付出回報平朔,讓我們大學生實現人生價值!

大李的故事

當小劉在礦上工作的時候,大李正在下班堵車的路上。

大李已接近不惑之年,長期不見陽光的井下作業,讓他臉上有種灰白的年輕感。

今天又是大雪,下班路上很不好走,堵了一個多鐘頭後,一輛輛班車才開始小心翼翼地往前挪著,司機師傅開車如履薄冰。

窗外風雪嘯,大李心中燒。今天是兒子8歲的生日,小傢伙老早就嚷著要去德克士快餐店慶祝,說班裡的好夥伴們也要來。現在預訂的蛋糕還沒有取,時間也有些遲了,不知道蛋糕店下班沒有。大李焦急地等待著,同時又有點自責,離採煤機大修出廠還有一週的時間,今天就不能早點下班陪陪孩子嗎?

大李是個復轉軍人使他在工作上特別苛刻。艾柯夫採煤機剛一進車間,他便馬不停蹄地領著弟兄們開始大修,除煤泥、拆支腿、卸電機、洩潤滑油……大李腦中計劃著明天的維修任務,坐在車上居然悠悠地睡著了。他太累了,為了保障維修進度,保證井工礦正常生產,他已經帶領採煤機班組連續苦幹了五天,也該歇歇了。

艾柯夫採煤機從德國進口,結構輕巧靈活,維修組裝方便,很適合現在平朔井工礦的生產需要。裝置第一天進廠,車間張經理便對大李說:“好好把這臺裝置吃透。”

大李是個有心人,也是個不服輸的人。他剛來車間時,就一頭鑽進採煤機維修學習裡,整天追著車間的技術員提問題,跟在老師傅身後學東西。從最小的螺絲開始,什麼地方需要多大型號的螺絲,什麼螺絲需要加壓到多少強度,他都拿個小本子記上。

所以,當大李第一次摸到艾柯夫採煤機時,他就被這個大傢伙吸引了。他帶著隊伍深入井工礦,在生產工作面上看看這個進口傢伙有什麼與眾不同,把裝置正常執行時的狀態摸清了,把圖紙上的每個配件型號都摸透了。後來到更換配件的時候,別人還準備查圖紙,大李就不假思索地把型號說出來,比用電腦查還要快。大夥兒都喜歡跟著他幹活,都願意讓他當工長,一起幹活,一起研究技術,採煤機維修班組的戰鬥力大大增強,多次受到單位領導表揚……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大李終於趕到了,還好,蛋糕店沒下班,就為了等他。

德克士餐廳裡,在孩子們歡呼雀躍的生日歌中,看著兒子高興的模樣,大李和媳婦幸福地笑了。大李悄悄問媳婦:“老婆,你不嘗一口?蛋糕挺貴的。”

原來幸福的滋味不只是柴米油鹽,還有相濡以沫……

老王的故事

在大李和家人團圓的時候,老王還在辦公室工作著,透過戴了四十多年的眼鏡,看到牆上鐘錶的指標已到了晚上十點。歲月不饒人啊,老王心裡不禁感慨,年輕的時候這些數字很快就能統計完,現在老了,時常得加班加點。“工作上的事情可不能出半點差錯”,這是老王教導年輕人的口頭禪。

核對完所有資料,老王滿足而疲憊地舒了一口氣,想抽一根菸放鬆的時候,才發現口袋裡的香菸又讓老伴沒收了,看來抽了幾十年的煙終於要戒了,老了。

老王敲敲腰,揉揉腿,慢慢地扶著桌子站起來,穿上衣服推門離開。他出了平朔辦公樓的大門,才發現今天下雪了,路上綿綿的一層,像是一張被子,把大地蓋上了。

走在路上,這樣的大雪讓老王想起1987年安太堡礦正式投產時的場景,那時他還是地質測量部的一個技術員,站在高聳的安太堡礦山上,頂著能把耳朵撕裂的寒風,帶著測量裝置在各處作業。

進行測量的時候,有時需要摘掉手套,那簡直就是剝手上的皮!條件雖然艱苦,但是一起工作的同事們誰也不抱怨,這可是中國最大的露天煤礦,被稱為“改革開放試驗田”啊!

老王邊走邊回憶著,不知不覺走進家門,換上老伴遞過來的棉拖鞋,坐在桌前開始喝粥。

這碗粥喝了半輩子啦,每天晚上不喝一點就睡不著覺,粥的味道說不上有多好,老伴不愛喝粥,年輕時候隨手熬的,懶得改良,現在人老了更圖個習慣,老伴也陪著他一起喝了。

倆老人默默地把粥喝完,他去泡腳取被子,她去洗鍋洗碗,然後回屋睡覺。

老王失眠時會想,比起年輕時的吵吵鬧鬧,歲數大了反而兩人配合更默契,就是話少了,聊天也是關於在外工作的兒子一家,但是雷打不動的,就是每天兩人一起喝粥,互相等待,互相陪伴。

正是像小劉、大李、老王一樣的敬業員工們,鑄就了平朔的輝煌!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哪怕寒風凍、風雪急,煤海兒女也永遠不忘初心,用實際行動踐行著使命……

補充糾錯
上一篇: 小攤人家
下一篇: 狙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