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山跟李海是從小玩到大的夥伴,長大後一個在仕,一個在商。張山在老家清水縣做工程,李海在黃源縣當副縣長。
張山也從過政,在市建設局,仕途原本順風順水,後來因為把持不住,收了老闆的錢,丟了工作坐了牢。刑滿釋放後,張山回清水縣註冊了一家公司,當起包工頭。
這些年,張山和李海的關係一直保持得不錯。即便張山坐牢那幾年,李海也經常去探望,張山家有什麼事,都是李海幫著料理。李海父母都在清水,他經常回清水探親,每次回來總要找張山聚聚。喝酒聊天,舒心又暢快。
只是有一點李海覺得奇怪,自己在黃源縣當副縣長,分管土地城建,經手專案不少,張山要來求幾個工程,對他不是難事,但不知為什麼,張山從來沒提過隻言片語。只要他提起,以兩人兄弟般的交情,李海肯定會幫忙。就算張山不明說,只要他來黃源謀財路,相關部門領導也會看李海的佛面。
日子長了,李海心裡有些不安,問老友有沒有想過到黃源縣發展。張山笑道:“算了吧,我這個小公司,在清水混混就滿足了。”
有個做工程的老闆,得知張山跟李海的關係後,攛掇張山去黃源。當時黃源正有個幾億的城市建設專案,別說全部,哪怕只拿下一部分,收益也遠勝張山在清水零打碎敲這些年。考慮了一晚,張山回絕了那個老闆。驚得那人忍不住罵:“張山你個大傻,有這關係都不用,一輩子也發不了財!”
張山是工程方面科班出身,做活質量比那些土包工頭好一個檔次,為人口碑也不錯。但就在公司發展蒸蒸日上之際,他突然將公司登出了,著實讓人想不明白。
李海在黃源當了幾年副縣長,組織上將他調到清水縣任常務副縣長,除了分管土地城建,還分管了財政。張山高興極了,在家弄了幾個好菜,跟李海喝酒聊天。酒過三巡,張山宣佈要退出建築行業,去市裡開超市。
李海當時喝高了,也沒在意。第二天早上,他突然回過神,立即去找張山問:“你早不走晚不走,我一回來你就走,是不是跟我有關?”張山哈哈一笑:“我早盤算好的事,你別自作多情了。”
兄弟之間,有些話心裡明白就行。李海看著張山,看溼了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