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資

[ 現代故事 ]

山楂村在大山深處,正如其名,村裡盛產山楂。這裡的山楂個大肉多,咬上一口酸裡帶甜,回味無窮。

山楂村家家戶戶房前屋後都栽滿山楂樹,前些年在上級號召下,許多人在山邊梯田裡也栽上了山楂樹。可到了秋天,豐收的山楂卻給農戶帶來難題。村裡通往外面的山路崎嶇不平,商販不願意進山收購,眼瞅著一堆堆紅彤彤的山楂爛在院子裡,真叫人心疼。

村民們讓老支書想辦法修路。老支書把手一攤:“村裡賬面上一分錢也沒有,拿啥修路?”

去年秋收後,村黨支部換屆,老支書落選,在外地打工多年的張海被大家選上了村支書。

張海號召大家多栽山楂,村民問:“你能把路修起來嗎?”“你們放心,村裡今年修路,保證秋天讓客商把山楂拉到外面去。”

張海帶著村主任和會計去鄉里、跑縣裡,好不容易申請到五十萬修路資金。他興沖沖去了縣交通局,做完專案預算卻傻了眼:幾公里的山路修下來需要七十萬元,還有二十萬缺口。

回到村裡,張海連夜召開村屯幹部會,表態自家要捐三萬用於修路,村屯幹部也同意捐錢,所有幹部捐的算到一起有五萬,剩下的錢決定透過集資方式,讓群眾每人出個三四百就夠了。

第二天,張海把村民召集到小學校廣場上。聽說要集資修路,大家議論紛紛,意見不一。很多人都不願意出錢,集資會不歡而散。

集資動員會沒再開,村幹部家的喜事卻不少。張海的父親在縣城小兒子家住了十多年,張海特意把他接回村裡,安排了酒席,慶祝老人七十大壽。支書家辦事大夥能不捧場嗎,幾乎家家都隨了禮喝了酒。

隔了沒幾天,村主任兒子當兵;又過幾天,會計的小姨子結婚。大家背地裡都說,這屆村幹部還不如上屆呢,剛上任就大操大辦收錢。還有人說,幸虧沒參加集資,要是集了錢也會落到村幹部個人腰包裡。

山楂紅了的時候,村裡通往山外的公路也竣工了。

這天,村頭立起一塊石碑,上面刻滿密密麻麻的小字:張海三萬,馬東明一千,孫祥五百……前面多是村幹部,後面是村民,家家碑上有名。村民都納悶,這集資款也沒掏啊,怎麼名字上了功德碑?

通車儀式上,村民們才知道是村幹部故意以家裡辦喜宴的方式募集到十五萬修路資金。

補充糾錯
上一篇: 賊輸一眼
下一篇: 口頭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