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進縣電視臺沒多久,準確地說是第十五天,記者張小通遇上這樣一件事。
那天,他去採訪常務副縣長王大力。第一次接觸縣裡的主要領導,張小通很是緊張。他有一個毛病,一緊張手就發抖,結果制新聞時發現,整個專訪的畫面沒幾個是不晃的,可用的鏡頭加起來還不足十秒。張小通擔心王副縣長會嫌鏡頭少,就問臺裡的師兄大陳該怎麼辦。大陳想了想說:“你去找王副縣長,說明情況再補幾個鏡頭。”張小通只好硬著頭皮去了,結結巴巴地說:“王縣長,我是電視臺新來的記者,上午採訪您畫面錄得少些,想給您補幾個鏡頭。”王大力很和藹地問:“報道的內容都說全了嗎?”張小通用力點點頭。王大力笑著說:“那就行了,我的畫面多點少點沒關係。”
這件事,讓張小通對王大力滿懷感激,同時還生出幾分欽佩。在以後的日子裡,張小通經常跟人說起,常務副縣長王大力這人不圖虛名。
一晃十來年過去,王大力從常務副縣長調任縣人大常務副主任,又從縣人大常務副主任變成了市裡的退休領導。張小通在電視臺也由“小張”變成了“大張”。
王大力退休那年,縣裡開人代會,張小通負責開幕式的採訪工作。這類新聞比較重要,張小通從錄到採到制都盡了全力。可新聞頭天晚上播出,第二天上班師兄大陳就找到張小通,說:“開幕式新聞出事了,王大力已經找臺長了。”張小通立即心跳加速,王大力不是那種愛挑刺的領導,他挑的毛病一定不是小錯。“知道什麼毛病嗎?”大陳搖搖頭,“不知道,只是聽說出毛病了。”
張小通快步走進辦公室,臺長隨後跟進來說:“開幕式新聞出毛病了。”張小通急切地問:“我剛聽大陳說了,到底出了什麼毛病,讓領導不滿意了?”臺長示意張小通把新聞在電腦上放一遍。特寫鏡頭給到王大力前面一位在職領導時,臺長數“一、二、三”,給到王大力時,臺長數“一、二”,然後說:“問題就出在這,王大力來電話說他剛不在臺上,就跟市裡領導待遇不一樣了,市裡領導特寫基本是三秒鐘,而他只有兩秒鐘。”
張小通非常驚訝,印象中的王大力不是這樣的領導,可臺長的話又不可能是假的。“按道理,這不算什麼毛病,可畢竟王大力曾是縣裡的主要領導,他的話咱們不能不當回事。”停頓一下,臺長又說:“事情出就出了,當前需要考慮後天閉幕式上王大力的特寫怎麼拍,短了他不滿意,可與在職領導的一樣長,萬一哪位領導問:我咋和退休的一個待遇了。到時怎麼辦?”
張小通琢磨了一會兒,拍拍胸脯說:“臺長,讓我來處理吧,保證他們都滿意,如果達不到這效果,我就不當記者了。”見張小通胸有成竹,臺長答應了。
人代會閉幕式的新聞,王大力的特寫鏡頭比縣委書記還長一秒。臺長看後嚇壞了,沒想到結局卻很圓滿,在職領導沒有一句微詞,王大力還專門打電話對這條新聞提出表揚。
事後,臺長問張小通:“你怎麼敢這樣做?”張小通就講了當年王大力拒絕補鏡頭的事,“既然他在職時不在乎鏡頭多少,其他在職領導應該也是一樣。”
臺長聽後不由感慨:“人呀,真是越缺什麼,越想表現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