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的惠民、博興、東營一帶,有一種五香燒餅,是惠民一帶的歷史名吃。人們又叫他孫武燒餅、孫氏燒餅、兵聖燒餅。這是怎麼回事呢?這燒餅怎麼和兵聖孫武聯絡在一起呢?這還要從孫武小時候說起。
孫武從小聰明伶俐,興趣愛好非常廣泛,琴棋書畫無所不能,就是連羊抵角、雞相鬥、螞蟻搬家他都要看個仔細,他還特別喜歡做飯。
他閒著的時候,就到自己的廚房裡,看廚師們蒸饃、炒菜、包包子。有一次,他看到廚師們蒸包子,剩下了包子餡和麵,他異想天開,就把包子餡重新放調料攪拌,然後用麵粉把包子餡包在裡面,做成燒餅狀,然後放到鍋裡少許油,把鍋燒熱,把燒餅放進去煎熟了。
出鍋後,他分給大家品嚐,大家都讚不絕口。
孫武拿給祖母和母親吃,她們也大加讚賞:“好,燒餅外脆裡嫩,咬一口油香滿嘴,久嚼不膩,越嚼越香,令人回味無窮。武兒,這燒餅叫什麼名字?”
孫武笑了笑說:“就叫五香燒餅吧!”
祖母笑了笑說:“這燒餅是俺孫兒發明的,就叫孫武燒餅吧!你是怎樣想出來的?”
孫武笑著說:“我們孫家,世代都是尚武,戰場上瞬息萬變,頃刻之間就會決定勝負,有時候行軍佈陣,軍情緊急哪有燒火做飯的時間,我想,這種燒餅便於攜帶,夏天不容易黴變,冬天不會乾裂,就是行軍也可以邊走邊吃,可以省很多的時間,有利於抓住戰機,戰勝敵人。”
祖母聽了以後,高興的說:“好,孫子將來必成大器,以後叫廚房每餐都要有這孫武燒餅。”
從此,孫家的廚房裡,孫武燒餅是不可缺少的食品。
有一次,齊景公與宴嬰飲酒,一邊有樂師彈琴,正高興時,一位太監急匆匆的進來說:“稟報大王,孫憑將軍的公子孫武要為大王貢獻自己製作的五香燒餅,請大王品嚐。”
景公連忙傳孫五覲見。孫武見到大王,呈上燒餅。大王品嚐後連聲稱讚說:“五聲之變,不可勝聽也,五味之變,不可勝嘗也!。”
孫武領悟,將其推演為兵法:“奇正之變,不可勝窮也。”並寫進了自己的兵法當中。孫武燒餅也成了宮廷御餐。
公元前515年,齊景公三十三年,高昭子聯合欒、鮑、田三家反晏嬰,孫武參與其中,恐遭敗後株連,孫武攜兵書和全家老小,來到了吳國。
孫武來到吳國後,結識了伍子胥,兩人雖然素昧平生,但共同的理想和抱負,使他們倆很快成了知心朋友。兩人經常聚在一起,或談論天下大事,或切磋武藝,或飲酒對弈。從相互坦誠的交談中,伍子胥發現孫武是一位兵學造詣很深的人,也是一位可以幫助他報仇雪恨和成就吳國霸業的將才。孫武也覺得伍子胥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人,也是一位可以信賴和合作共事的兄長。兩顆年輕而熾熱的心慢慢靠攏,最終走到了一起。
伍子胥在吳王面前,極力的推薦孫武,並將孫武的兵法十三篇呈給吳王閱讀,吳王看後大家讚賞,決定接見孫武。
孫武上殿,拜過吳王闔閭。闔閭先是對孫武的兵法十三篇大加表揚一番,說:“先生的兵法十三篇,寡人已經全部看完了。書中關於戰爭及軍事謀略的論述真是太透徹了,太精闢了!不過,兵法再好,也僅僅是些大道理,不知先生可不可以試試練兵呢?”
孫武說:“可以。”
闔閭指著一邊的宮女問:“可不可以用她們來試試呢?”
孫武非常肯定地回答:“完全可以。”
於是,吳王下令將宮中美女180名,召到宮後的練兵場,交給孫武去演練。孫武把180名宮女分為左右兩隊,指定吳王最為寵愛的兩位美姬為左右隊長,讓他們帶領宮女進行操練。
眾宮女身軀嬌娜柔弱,練不到一個時辰就難以支撐。這時,孫武讓大家休息,然後就將五香燒餅的製作方法,交給御膳房,讓御廚製作。
燒餅製作出來後,分給宮女們加餐。宮女們吃過以後,個個玉質亭亭,力量大增,吳王品嚐後,也精神煥發,高興異常,並傳諭旨。將五香燒餅列為御宴必品。
過後,孫武便擊鼓發令。重新演練,然而,這班宮女,特別是吳王的兩名寵姬,平日裡在宮中撒嬌嘻笑慣了,根本不把孫武放在眼裡。儘管孫武三令五申,她們就是不聽號令,頓時隊形大亂。孫武下令斬了吳王的兩個寵妃,秩序井然。
吳王親眼目睹了孫武的指揮才能,便拜孫武為大將軍。
孫武拜為大將軍後,和伍子胥南征北戰,戰功卓著。特別是滅楚的戰爭中,孫武燒餅可幫了大忙。
公元前504年,吳王闔閭十一年,孫武和伍子胥率精兵三萬開始了滅楚的戰爭。當時,楚國軍隊有60萬。在進攻楚國郢都的時候,兩軍呈現出膠著狀態,你進我退,我進你退。從早上戰鬥到夜晚,有時候挑燈夜戰。士兵沒有休息時間,更重要的是吃不上飯,體力不支。
孫武就叫隨軍廚師,打了五香燒餅,讓戰士們隨身攜帶,在戰鬥中,餓了啃幾口燒餅,增加體力,有時候一邊打仗,一邊吃燒餅,頓時精神煥發,越戰越勇。很快攻佔了郢都。
孫武42歲那年,看到吳王沉迷酒色,便急流勇退,回到了老家樂安(現在的惠民縣)隱姓埋名,打起了燒餅,為了不叫人知道他的真實身份,孫武燒餅改名為孫氏燒餅,並開門收徒,孫氏燒餅很快風靡各地。
隨著人們對生活的追求,孫氏燒餅花樣也逐漸的多起來,有薄有厚,有夾餡的,甜酸苦辣鹹各種味道的都有,適合於各種口味的人。
為了紀念孫武,人們把孫武稱為“兵聖”,孫氏燒餅也隨之改名為“兵聖燒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