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嬋

[ 民間故事 ]

在西湖邊上,從前有一個杏花村,杏花村裡有一個聰明能幹的姑娘名叫杏嬋。

  杏嬋七八歲的時候,一個初夏的晌午,她在村前杏樹林裡的草地上放牛。

  這時,樹上的杏子已經成熟了,一顆顆紅的杏子落下來,剛好落在杏嬋腳前。

  她拾起杏子,正想送進嘴巴去吃,卻聽到一個清脆的聲音在說話:“小姑娘,小姑娘,別咬,放了我。”

  杏嬋看看四周,靜悄悄地一個人也沒有,是誰在和她說話呢,她心裡驚疑,手一鬆,杏子就掉一地來。

  說也奇怪,那杏子竟變成了一個天上少有的美女,立在她面前,原來是杏仙出來啦!

  杏仙從頭上拔下一支光彩奪目的金釵,交到杏嬋的手裡,笑咪咪地對她說:“勤勞好心的小姑娘,送給你這支金釵吧。等你碰到急難的時候,只要敲敲金釵,叫三聲杏仙,我就會來幫助你的。”

  說完,杏仙就又變成一個頂大頂紅的杏子飛到樹上去了。

  杏嬋長大後,嫁給宋老爹的第九個兒子做媳婦。

  她嫁到宋家,小兩口過得很和睦,公婆也喜歡她。

  別樣都好,只是家裡人多心不齊。

  你要往東,他要往西;

  你要吃甜,他要吃鹹。

  公公是老實人,管不了九個又長又大的兒子;

  婆婆好說話,也做不了媳婦們的主。

  杏嬋見公公平時謀慮的事情多,常提個一言半語,她的主意,總是又對又好。

  若是婆婆忘了什麼,她也都想得起來。

  因此,公婆有事都愛和她商量。

  這一來,卻惹得那八個媳婦不高興,以為公婆偏疼小嬸子,她們就暗地裡嘀咕起來。

  一天,輪到杏嬋做飯了。

  她剛煮好一鑊飯、一鑊老豆腐,大嫂子就在廚房門口向她招手,要她去剪個鞋樣。

  她剛一出去,二嫂子輕手輕腳走進廚房,往灶洞里加了幾塊大木柴,又往豆腐裡撒了幾把鹽。

  等到杏嬋回廚房的時候,只聞得一陣撲鼻的焦味,揭開飯鑊蓋看看,一鑊好飯都燒焦了。

  再掀起菜鑊蓋,嚐嚐豆腐的味道鹹得發苦。

  她一猜度,心中都明白了,卻一聲不響地往飯鑊里加上勺水,煮成一鑊鑊焦粥;

  又往豆腐鑊里加了些水,調些菱粉,煮成了一鑊豆腐羹。

  開飯的時候到了,下田的人都回來了,伢兒們也忙著搬桌子板凳。

  八個嫂嫂站在一邊,擠眉弄眼地等著吃焦糊飯、鹹豆腐,看笑話兒。

  這當兒,杏嬋笑吟吟地端出了飯菜來,對大家說:“天氣熱,我給大家煮了鑊焦粥,好解解渴。這老豆腐大家也吃膩了,我變個法子,煮成豆腐羹讓大家換換口味。”

  公公、婆婆、大伯、小侄子、小侄女......

  一家人都吃得高興起來,一邊吃,一邊誇那豆腐羹味道好,說那鑊焦粥又香又解渴,把兩鑊子飯菜吃得精光。

  經過這一回,嫂嫂們也真心佩服杏嬋了,又看她敬重公婆,體貼丈夫,待人和氣,就公推她來當這個家,讓年老的公婆把擔子鬆一鬆。

  杏嬋當家以後,從來也不拿大,有事總是和大家商量,把一切田裡事、家務事都安排得停停當當的。

  那九個弟兄專做地裡的生活,家裡事一點也不要他們操心。

  家裡頭,妯娌九個,紡紗織布,縫衣做鞋,每天把飯食安排得好好的。

  婆婆專管那些幼小的伢兒,公公專管上街趕集。

  那大一些的伢兒,放牛、割草、砍柴、拾糞,也都有事做。

  這樣,一家人吃不愁,穿不愁,生活慢慢地好起來,房屋也翻了新。

  杏嬋管家管得很公平,吃的穿的,從不厚這個薄那個,總是人人都有份。

  全家老小,老人愛小輩,小輩敬老人;弟兄間,妯娌間,也都和和氣氣,連那小伢兒們也都變得乖了。

  杏嬋又最樂意幫助人家,鄰居們缺少柴米、用具的時候,她總是不等人家開口就借給他們。

  所以,周圍村莊裡的人們,都敬佩杏嬋。

  人們教訓起女兒媳婦來,總是說:“你看看人家杏嬋!”

  你了誇杏嬋,我也誇杏嬋,傳來傳去,皇宮裡的皇帝也得知了。

  皇帝不信真會有這麼能幹的媳婦,就派一個欽差大臣,送一粒杏仁去給宋老爹一家人吃,看看杏嬋拿它怎麼辦。

  宋老爹一家人聽了聖旨,都驚呆了。

  只有杏嬋不慌不忙地從欽差大臣手中接過杏仁,說道:“欽差大人,辛苦了。

  請在堂屋裡坐坐,看我們一家吃了這杏仁再走吧。”

  杏嬋搬來磚頭,當場在堂屋裡迭起一座灶,灶上安一口大鑊,燒了滿滿的一鑊滾水。

  她把杏仁放在鑊裡煮爛了,又往鑊里加了一些紅糖,就一勺一勺盛起來。

  哈!不多不少,正好均均勻勻地每人一碗,全家大小都吃到了杏仁茶!

  欽差大臣回報了皇帝,還說:“這杏嬋不但聰明能幹,而且是個天仙般的美人哩!”

  皇帝聽說有這麼一個美人,就不管三七二一,叫欽差大臣帶上三千御林軍,去把杏嬋搶進宮來。

  這一大群人馬,浩浩蕩蕩地來到西湖過,把宋老爹的屋子都團團圍住。

  欽差大臣進屋去宣讀聖旨,宋老爹一家人都哭叫起來了:婦女伢兒們牽著杏嬋的袖子裙子啼哭,男人們七嘴八舌地和欽差大臣說理爭吵,亂嘈嘈地鬧成一片。

  杏嬋雙手攔住了家裡人,向欽差大臣說:“請你們在門外稍等一會兒,讓我收拾收拾,換身衣裳就隨你動身。”

  杏嬋走進房裡,從頭上拔下我金釵,在桌沿上敲敲,叫了三聲“杏仙”。

  杏仙就站在她面前了。

  她就向杏仙說:“杏仙啊,現在我到了急難的時刻,請你幫助我吧!”

  杏仙說:“好,讓我把你的家搬到西湖的底下去,永遠過平安的日子吧!”

  杏嬋點點頭。

  杏仙把袖子輕輕一拂就呼呼地颳起狂風來,把宋老爹全家從口,連帶著房屋、牛羊、農具......

  統統都吹進西湖裡去了。

  狂風把欽差大臣和三千御林軍吹得七零八落。

  等到風平浪靜,他們趕到湖邊去看時,還望見一根菸囪露在湖面上呢!

  一會兒,煙囪也不見了,宋老爹一家就這樣安安穩穩地沉到西湖底下去了。

  自從杏嬋他們搬到湖底,鄰居常常惦記著他們。

  有一個鄰居想試試看,他們是不是還在湖底下活著,就在湖邊喊了一聲杏嬋,向她借一張耕田的犁。

  過一歇歇辰光,真的有一張犁浮上水面來啦。

  以後,村裡人缺少什麼物件應用,就用這方法向湖底去借。

  若是外地來的陌生人,遊西湖走乏了想歇歇力,也只要向杏嬋講一聲,馬上就會有桌椅板凳浮上來給你坐。

  這樣過了許多年。

  有一次,不知是哪個貪心的人借了杏嬋家四條板凳,竟搬回自己家去。

  大概是杏嬋生了氣,從此以後,人們就再不能向湖裡借到東西了。

補充糾錯
上一篇: 蠶花娘子
下一篇: 豆腐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