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永不儒雅

[ 親情故事 ]

  我有了兒子,父親高興極了,自告奮勇道:“送回來,我和你媽帶著。”

  然後,父親喋喋不休地談起自己帶孩子的好處,自己是教師,有經驗;你媽做事細心,虧不了孫子。接著,又說自己住的地方便利,小區一邊是幼兒園,一邊是小學中學和高中,都不超過半里路。

  孩子出生不久,丈母孃毫不猶豫,願意擔當免費保姆,而且先下手為強,串通妻子,把自己的外孫搶了去,道理很簡單:“他爺爺那小城,啥破條件!”

  父親知道後,氣得暴跳如雷:“我的孫子,憑啥她帶著?”

  我說:“已經搶去了。”

  父親急了,在手機中叨咕著,說我丈母孃太沒道理了,自己有孫子,幹嘛搶走自己的孫子。又埋怨我不孝,這點要求都不能兌現,白養了。

  父親甚至攛掇母親,準備直接打孩子外婆的電話,討要自己的孫子。

  最終被母親勸住,父親很喪氣地說道:“我的孫子,我連笑聲也沒聽到一聲呢!”

  我很慚愧,沒有別的辦法,孩子會笑後,把孩子的笑聲錄下來送給父親,父親工作累了,聽聽孫子的笑聲,告訴母親,解乏哩。

  父親退休後,除了看書,就是寫作,閒下來後,總是談自己的孫子,並和母親看孫子的照片,說哪兒像他,哪兒像母親。據他說他孫子鼻子不高,是家族遺傳,然後,就是一聲長嘆:“我的孫子呢,竟寄養在別人家。”

  孩子一歲多了,父親只見了一次,是滿月時。然後,孩子一直隨外婆外公生活。

  父親因為這和孩子外婆外公有了隔閡,他一直固執地認為孩子的外婆外公和自己有成見,和自己過不去,故意搶走自己的孫子。母親勸:“人家幫你帶孫子,應當感謝。”

  父親毫不領情:“不稀罕,我們會帶。”

  父親是給別人講道理的,而且分析事物入情入理,可是在這件事上,他一直就翻不過去,也聽不進任何人的勸告。也因此他一直不去孩子外婆家,用他的話說,這叫氣節。

  父親把自己的親家和親家母隱然看作了敵國。

  母親暗暗好笑,問他:“你不想孫子?”

  父親不說話了,拿一本書看,一邊唉聲嘆氣,看了一會兒,又問母親道:“你想孫子?”

  母親說,孫子嘛,能不想?父親又砸吧一下嘴說:“人家不打電話請我們去,我們好意思去?”父親原來顧及著面子。母親知道後,忙把電話打給我。

  我知道,這是讓我傳話的,又忙把話傳給妻子。

  幾天後,丈母孃的電話打給母親,請他們去玩,當然,順便去看看孫子。

  父親冷著臉說:“不是為了孫子,堅決不上他們家的門。”

  但是去了,父親仍笑呵呵的。

  後來,孩子給父親母親帶半年,父親電話來得勤了,幾乎是早彙報晚總結,孩子喊爺爺了,孩子會背一首詩了。有時,在手機中,父親會讓兒子磕磕絆絆揹著古詩,完了,得意地道:“你爸教了一輩子書,還教不好你兒子?”

  當然,孫子爭到手,父親大概也感到做事太唐突了,總會關心地問一句:“你岳父岳母的身體都好吧?”然後,又寬慰似地說,“放心,時間一長,適應了就沒什麼了。”話裡明顯地表現出,父親想把孩子繼續帶下去,不是半年,而是無限期延長。

  可是,孩子外婆卻是掐著時間過日子,時間一到,就要我們隨她一塊兒去抱回外孫。我勸不住,忙躲了起來。妻子拗不過,隨著去了。

  第二天,妻子回來了,告訴我,孩子抱回孃家了。

  我連忙問:“爸沒說什麼?”

  妻子說,爸哭了。我一怔,想象不出,溫文儒雅一生的父親也會哭,他哭起來會是什麼樣子?是小聲抽泣,還是老淚縱橫?

  一時,我的眼圈微微紅了。

  妻子說,他們臨離開時,父親抹著眼淚說:“孫子在我這兒,我就不愁兒子兒媳不會不回來,就不愁過不上一個團圓年。”

  妻子說著,聲音也喑啞了,紅了眼圈。

  原來,無論多麼儒雅的人,愛,永不儒雅,永遠那麼感人。

  今年過年,父親,我們一定回家。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