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敏是一位年紀六旬的女人,卻在不久前成功生育了一對龍鳳胎。她究竟因何種原因,甘願冒著生命危險,也要再次當上媽媽?
原來,郭敏曾經是一位高齡“失獨”母親,面對膝下無子的淒涼,她懷著對親情的無盡渴望,再次走上孕子之路。在她看來,世間的一切均可暫停,唯有親情永遠不能停頓……
獨女離世,人生黯淡也有柳暗花明
2003年6月的一天,郭敏送女兒上了返回家鄉的列車,反覆叮囑:“你這次回家探親,時間不要太長,住幾天就回來。”女兒劉令輝認真地點了點頭,揮手向郭敏告別。可是母女倆都沒想到,這一別竟然是永別!
當天晚上,在女兒到達南昌後,一個驚天的噩耗向郭敏傳來,女兒在當地出了車禍,如花的生命瞬間飄逝了。確認了這個訊息後,年過五旬的郭敏眼前一片烏黑,她簡直沒法再活下去了……
1981年,27歲的郭敏生下了寶貝女兒劉令輝。為了給女兒創造更好的家庭環境,郭敏毅然離開了家鄉,北上京城開始打拼。可是丈夫的想法卻與她背道而馳,他只想守家守業,不想在外漂泊。
由於兩個人的想法有很大差距,感情漸漸有了裂痕。2年後,郭敏與丈丈協議離婚,女兒劉令輝判給丈夫撫養。
離異之痛,讓郭敏一門心思撲在了工作之上。單身後的她幹過多種工作,以緩解來自內心深處的痛楚。漸漸地,有了一些積蓄的郭敏在北京買了一小處房產。
2001年,47歲的郭敏在北京再婚。日子過得安定後,她的第一個念頭,就是將女兒劉令輝帶在身邊生活,以彌補多年來對女兒的感情虧欠。
很快,女兒在她的聯絡下,在一家外資企業找到了一份文員工作。
那段時間,是經歷了多年陰霾之後,郭敏人生中最幸福的一段時光。女兒每天早出晚歸,她在家裡算好時間,提前做好飯菜。由於郭敏很會記賬,她在一家事務所謀取了一份會計工作,每個月底的最後3天,她到事務所整理一下賬目。
那3天,郭敏總是和女兒一同上下班,兩人騎著腳踏車,隨意地聊著天。這短短的半個小時,母女之間濃濃的親情讓郭敏備感溫暖……
按照郭敏的計劃,待女兒工作幾年,她就在北京為女兒找一個合適的男朋友,讓她在京城生活下來,可是生活根本不留情面,這樣簡單的願望,也要將它無情地粉碎,讓自己落入萬丈深淵!
女兒的離去,讓郭敏的一切都黯淡下來,白天她精神恍惚,晚上更是無法成眠,即便昏昏沉沉地睡上一兩個小時,睡夢中也全都是女兒的身影。逢年過節或是遇到女兒的忌日生辰,她更是整日以淚洗面。
郭敏沉浸在失女的苦海之中,一個念頭卻漸漸清晰起來。一次,看到郭敏痛苦萬分地躺在床上,丈夫體恤地為她倒水,郭敏突然抬起頭來,對丈夫說:“我想好了,我一定再要一個孩子,而且最好是小女孩。如果沒有孩子,我實在活不下去了!”
郭敏的話,把丈夫嚇了一大跳。郭敏早已過了生育的最佳時期,現在要孩子能行嗎?於是,他猶豫著說:“在你這樣的年齡,生育是極其危險的事情,還是算了吧!”可郭敏堅定地說:“我身體一向很好,既沒有高血壓,也沒有心臟病,雖然年紀大些,但生育孩子應該不成問題!”
這年年末,郭敏在一份報紙上看到,國外有一個60歲的老太太,由於和自己有相似的經歷,便進行了人工試管手術,結果生下了健康的三胞胎!她將報紙上的內容仔細地讀了好幾遍後,興奮地拿給丈夫看。丈夫不忍拒絕郭敏,終於點了點頭。
接下來,郭敏很快聯絡了一家婦幼醫院。不過,由於需要做手術的人較多,郭敏1年後才有希望排上。
得知郭敏剛剛失去獨生女兒,主治醫生十分同情郭敏,對她說:“我可以為您介紹一傢俬立醫院,他們的時間可以稍微提前一些,但是費用要貴2萬元左右。”
郭敏欣喜地說:“只要可以迅速懷上孩子,我就是砸鍋賣鐵,也要湊齊手術的費用!”
千辛萬苦,高齡媽媽誕下龍鳳胎
就這樣,在主治醫生的聯絡下,郭敏來到了海淀區的一傢俬立醫院,掛了一個博士的專家號後,她見到了業界很有名的一位博士專家。在向對方傾訴了自己的不幸經歷後,這位專家十分同情,迅速安排她進行相關的檢查與準備。
第二天,檢查結果出來了,郭敏的各項指標都較正常。最重要的是,她的子宮沒有萎縮,卵泡還有一些存活,儘管體積較小,但功能並沒有失去。由於郭敏剛剛停經不久,她擔心自己很難懷孕。醫生說:“不要緊,只要服用一段時間藥物,月經可以恢復正常。”
種種令人興奮的指標,讓郭敏看到了陽光,她正式簽訂了試管嬰兒手術的相關協議。試管嬰兒手術也稱為“體外受精”,它是用手術的方法將卵子從母體內取出,在試驗室內進行受精。經過兩至三天的培育之後,胚胎會發展成為八細胞時期,再借助細軟的移植導管,將胚胎植回子宮腔體內部以利於著床懷孕。不過,據一些科學資料統計,試管嬰兒手術有很大的危險性,像郭敏這樣的超齡孕婦,更有著難以預測的不確定因素。
第一次將胚胎植入體內後,作為高齡孕婦的郭敏便遇到了危險。由於家住昌平區,離醫院所在的海淀區太遠,郭敏每天注射保胎針只好由社群的醫生幫忙。作為高齡孕婦,術後10天內不能有任何活動,但是社群的醫生不提供上門服務,郭敏只好讓丈丈用腳踏車載著自己,到醫務室去打針。
第一天打針,坐在腳踏車後顛簸的郭敏便感覺極不舒服,打針回來剛過半個小時,她就出現了出血症狀。
當天晚上,郭敏還未上床,就連續不停地嘔吐起來。半夜時,她的肚子疼痛難忍,不到一個小時,下身出血就嚴重了。丈夫帶著她趕緊去醫院,可是,在郭敏的身體裡待了二十幾天的胎兒,還是沒能保住……
第一次的失敗並沒有讓郭敏失去信心,她再次來到醫院進行調養。待子宮內膜調養到較理想的厚度,郭敏決定再次做移植手術。
進入手術室的那個早上,醫生對郭敏說:“我非常佩服你的勇氣,很多人第一次失敗後都選擇了放棄,而你卻堅持著!”郭敏得知,和她同一批做手術的11個受孕者,只有2個人成功了,其他大多數人都選擇了放棄。
這一次,郭敏非常幸運,她一下植入了3個理想的胚胎。有了前車之鑑的她這一次非常謹慎,決定住到醫院附近保胎,這樣有情況也好及時應對。
郭敏只帶了3件東西:一張桌子、一個凳子,一張小摺疊床。由於時值夏天,天氣非常炎熱,一些病友看望郭敏時總是說:“郭大姐,你怎麼不找一個帶空調的房子啊!”郭敏搖了搖頭說:“我沒有太多錢,現在有地方住就行了,而且我相信,不管條件好壞,這一次老天爺一定會眷顧我!”
此後,為了肚子裡的孩子,郭敏每天都生活得小心翼翼。有一次,她聽說喝豆漿有保胎的效果,就親自用研磨機磨豆漿,每天飯前飯後都喝一碗。一天下來,她要喝6大碗豆漿。
好事多磨,一次,郭敏由於有急事要處理,便坐了3個小時的公車趕往昌平區。等到事情辦完,她再次出現了流產的預兆。郭敏嚇壞了,立即趕回醫院保胎。幸運的是,雖然其中1個胎兒夭折了,另外2個卻保全下來。醫生對郭敏說:“你今後一定要注意休息,不然,這腹裡的雙胞胎,也有保不住的危險!”郭敏一個勁兒地點頭。
懷孕6個月的時候,強烈的妊娠反應讓郭敏的腰部都腫了起來。由於寸步難行,再加上危險係數成倍增加,醫院將預產期提前了1個月。對郭敏實行剖腹產時,全醫院的專家都來到了現場,並採取了各種應急措施。
幸運的是,郭敏這一次沒有再受磨難,第一個出生的是一個五斤一兩的男孩,第二個是粉嫩嫩的、四斤半重的女孩!順利地生下了這對龍鳳胎後,全體醫護人員都為這位了不起的母親鼓起了掌……
“最堅強母親”,親情永遠不會停頓
再次成為母親,郭敏陷入了幸福的忙碌之中。也許是遺傳了她身體強健的基因,兩個孩子對運動十分喜好。4個月大時,社群裡安排龍鳳胎去幼教中心遊泳。工作人員幫兩個小傢伙套好游泳圈,小心地放入水裡,他倆高興得在水中使勁踢腳,水花四濺。看到這一幕,工作人員不禁感慨:“真是頑強的母親無弱子啊!”
一次,郭敏在外辦事,丈夫突然打來電話,告訴郭敏,兩個小傢伙都有些發燒。郭敏急忙趕了回來。丈夫想立即把孩子們送到醫院,可是郭敏仔細觀察後,果斷地說:“不用,應該問題不大。”
丈夫懷疑地說:“這可不是開玩笑的事情,你可要慎重啊!”
第二天早上,兩個小傢伙都燒到了39度,郭敏還是沒有把他們送到醫院。丈夫有些急了,郭敏安慰他:“懷孕時我看過大量的書,還上過高齡產婦學習班。孩子這是典型的幼兒患急疹的症狀。發熱兩天體溫就會降下來,退熱後孩子全身可出現大小不等的淡紅色斑疹或是斑丘疹。我已按書上說的方法給孩子們吃退燒藥。放心,我不會冒險的,如果到了第三天晚上,他們還不退燒的話,咱們就去醫院,好嗎?”
第三天,果不其然,兩個小傢伙的燒全都退了,疹子也出來了,又過了幾天,他倆便完全康復了。丈夫這才放心,心裡對郭敏暗暗佩服。
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日常開銷也變多了,郭敏與老伴每月4000餘元的收入顯得異常拮据。郭敏精打細算地過日子,心想,等孩子長大成人了,家庭負擔就會減輕,那時日子就會好起來了。可是讓郭敏沒有想到的是,“命運多舛”這個詞彙,總是離她那樣近……
2013年7月的一個夜裡,郭敏正在洗漱,照看龍鳳胎的丈丈突然大叫一聲,猝然昏倒。郭敏連忙叫來救護車,把丈夫送到了附近的醫院。原來,丈丈是由於太過勞累,導致腦梗發作。
甦醒過來後,丈夫的左半身完全不能活動,說話也不利落了,更重要的是,他的視力與聽力都受到了嚴重影響。丈夫連自己都無法照顧,更談不上照顧一對孩子了,無奈之下,他只好搬到了36歲的大兒子家中,龍鳳胎的生活起居,全落在了郭敏一人肩上。
丈夫的退休金全部用在了治療腦梗上,郭敏只好再度節衣縮食,將生活中的一切都化為最簡。孩子的伙食費是不能減的,她只有從自己的飯碗裡想辦法,郭敏常常一個月才能吃上一點肉,粗米青菜成了她的家常便飯。
為了增加經濟來源,郭敏為遠郊的7家小型公司做兼職會計。晚上把孩子哄睡之後,她為了趕賬簿,常常幹活到下半夜。郭敏做兼職每個月有1800元的收入,再加上不到2000元的退休金,她一個人頑強地支撐著這個家。
可是碰到一些意外的支出,郭敏還是有些力不從心。有一次,由於當月入不敷出,她買了一條3斤的草魚,一家三口足足吃了4頓:頭和尾吃一頓,中間分成三段,各吃一頓。最讓郭敏記憶深刻的是,一次,7家小公司都催著要報表,她忙得連炒菜的時間都沒有,連續吃了6天饅頭鹹菜湯。到了第7天,她終於抽出時間,為兩個小傢伙做了一盤蛋炒西紅柿和一盤肉片西蘭花。兩個孩子吃得狼吞虎嚥,郭敏的心裡五味雜陳。
那天晚上,做完賬後的郭敏失眠了,她索性開啟小檯燈,鋪開一張信紙,在上面寫起來:“親愛的嘉彬、嘉儀:這是媽媽第一次給你倆寫信。你們今年剛滿4歲,可能還不懂我信裡的內容,但我希望你倆能把信留下來,等長大後再來理解媽媽的苦心。媽媽覺得你們是老天爺賜給媽媽最美的禮物,轉眼間4年了,我總是幻想你倆變成大人的樣子。媽媽好希望你們快些長大,因為媽媽生你們的時候太晚,總害怕你們還沒有長大,媽媽就走到了生命的盡頭。媽媽總是很內疚,不能帶著你們去坐過山車,不能帶你們去爬山,去看海,但是媽媽保證,在你們成長的過程中,媽媽一定會好好照顧你們,也照顧好自己,陪伴你們……”
生活雖然有苦有累,可是有這樣兩個小天使圍繞左右,郭敏總有突如其來的欣喜。
一次,郭敏去幼兒園接他倆回家時,嘉儀蹦蹦跳跳地拉著郭敏的手,在路過一間小賣部時,她指著房門說:“媽媽,我長大後,要賺好多錢,把裡面的東西都買下來送你,這樣你就不用辛苦了!”
哥哥嘉彬一聽妹妹這樣說,也不甘示弱:“那我就買好多的樓房送給媽媽,房子要特別大!”
摟著兩個孩子,郭敏感到一切付出都值了……
郭敏的事情傳開後,無數人被她的精神所感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向她伸出援助之手。北京貝教中心給予了兩個孩子免費教育的機會,新天地兒童基金也對郭敏進行了經濟的扶持與資助。
而一些失獨母親得知郭敏生育的經歷後,紛紛打來電話向她諮詢,郭敏家裡的電話儼然成了“心理熱線”,最多時她一天要接到30多個電話。
2014年10月,被譽為“最堅強母親”的郭敏參加了京城“失獨媽媽”聯誼會。郭敏表示,對嘉彬和嘉儀的培養,她最看重的就是孩子能早一些自食其力,自力更生。她打算等孩子到了上學年齡,最好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就住校。
郭敏說:“有了這兩個孩子後,哪怕生活的道路再難走,我也感到有使不完的勁兒。因為在我看來,世間的一切都可以暫停,唯有母子的親情無法停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