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於許多人,便是扮演了那個溫暖、安全卻肆無忌憚、默默付出的港灣。
我想起這一幕,是因為前段時間遇見的一對母女,我不敢說這會不會是終身難忘的一件事,但至少如今,我每次看到父母,無論發生天大的事,都會節制自己的情感,哪怕心煩氣躁,哪怕無可奈何。
那是城市八九點的公交車上,每個人都自顧自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休息。
我的身後是一對母女,母親的話很多,有一事沒一事地說著家裡的瑣事,唱著獨角戲的她說得很高興,我猜一定是很久沒有見到女兒了,抑或是很久沒有單獨與女兒在一起,便格外珍惜這樣的機會。
期間女兒接了一些電話,聲音竭力抑制著,保持著心平氣和,卻與人在爭論些什麼,聽上去像是白天工作中的不愉快。女兒掛了電話,母親又開始繼續講。母親的話顯然並沒有停下的意思,平緩而迫切地說,翻來覆去地說,並竭盡全力地想在短暫的彼此相處的空間裡說完想說的話。而女兒的焦躁其實一直都在。在二十多分鐘的車程裡,除了聽到女兒接了幾個電話,我沒有聽到她有任何對談,坐在她的前座,可以清楚地感受到她的“嘖嘖”中的不耐煩。
終於……
女兒終於說話了,她的聲音很響亮,不出意料:你這些事跟我講了無數次了好不好!每次都是那麼幾件事,煩死了!所有的人都把頭轉向了身後,而公交車也使勁地震了一下。
女兒拎起包,匆匆來到了等候區,她沒有回頭,在下一站獨自一人跑下了車。女兒應該與我一般大的年紀,神情有點疲憊,她下車的時候,皺著眉,怒氣衝衝地走出車門。我沒有看到母親跟著,那一刻,她們早已在那一聲責備中各自劃清了界限。
這之後,我至始至終都不敢回頭去看看這個母親的正臉,可我坐在她的前面,可以明顯感到,她的呼吸有點急促,伴隨著些許的擤鼻子的聲音。這個老人可能在哭,我不知道素日這對母女的關係如何,但此刻,她儼然就像是一個被人丟棄在路邊的孩子,找得到回家的路,卻可能早已黑燈瞎火不知東西。
這不是我第一次看到這樣的場景,也不是我第一次感覺到一種手足無措和深深刺痛的感覺。我的手足無措,來自於面對這個母親,我不知道是該去安慰她還是假裝不聲不響。她顯然是需要安慰的,沒有一種眼淚比老淚縱橫更讓人難過,可是我又該怎麼安慰,每一個父母眼中的女兒都是容不得別人用任何話語冒犯的,而你知曉了她們的秘密,也未必正合時宜。至於那種深深刺痛,是因為女兒對於母親,早已在成長的路上凌駕在了母親身上,她的情緒可以隨意宣洩在她的母親身上,哪怕這些情緒的來源或許並不來自於她。
我想起一句話,我們總是喜歡把最壞的情緒留給最愛我們也最親近的人。
父母,我不想說父母於我們究竟有多偉大之類的話,我也不肯定天下每一個父母都是稱職的。但大多數人的父母都是拼盡一切讓你擁有他們所認為的最好的世界。
為人子女的時候,是不懂“父母只有你”的這樣一種依賴,是不懂得當父母的無私與默默付出,就像龍應臺的一篇文章中曾表達的:即使你平庸,父母也未必失望。而只有年歲增長之後,才知曉,那些我們以為她們所有對我們的成長的不尊重的做法,是因為她們過度放大了她們理解中的社會的不堪,所以拼命希望我們成為足夠強大的人,成為他們所認為的強大的人,來抵禦這個世界或許會襲來的槍林彈雨。他們對我們的依賴隨著他們的老去是在與日劇增的,有些時候,他們不停地用他們的方式來引起我們的關注,而我們也該知道,他們的迎合是對自己的未來的不自信,也是對我們的不確定。
說說我自己,我也正扮演著一個女兒的角色。從小到大,我都沒有離開父母很久,換言之,我從來沒有離開過這座城市,連唯一能夠去遠方過遠方生活的大學也在本地的一所學校度過,工作也是。所以,我與父母的相處非常長。
總的來說,我與父母的關係非常不錯,至少在出嫁之前,我一直保持著晚飯過後與父母在街上散步的習慣,一般是我與母親先出門,然後約定在某個地點,與父親匯合。但這並不能否認,我也時常在家裡有著激烈的情緒,或許,沒有讓父母在大庭廣眾之下難堪,但偶爾母親也會為了我某句話溼了眼眶。
三年前的有一段時間,因為工作原因,我的情緒非常不穩定。現在想來,也不是天大的事,可當時,一度覺得人生灰暗到底,甚至萌生了環遊地球的想法——環遊地球,就是逃避現實。
我記得那時,我在家吃飯是不容許父母與我說一句話的,父親母親本來桌面上總要講一些事,為了顧及我的感受,也儘量少說話。而我呢,還是稍微不順意,就摔下碗,跑進房間裡,一個人生悶氣。是因為工作壓力太大,大到自己已經無法稀釋自己的情感,而又不敢自己和盤托出自己的情緒,怕父母擔心。後來,母親說,那一段時間,真的很害怕我度不過去。而父親也說:母親夜裡常常落淚。
母親在我心情還算平復的時候,試圖與我講一些好玩的事,她甚至一堆一堆地給我買最喜歡吃的車厘子,好像是98元一斤,那個愛在攤前為了三四毛錢討價還價的母親,不惜幾十元一天天地給我買。可我依舊一邊吃,一邊不理不睬。
度過的過程,無非是領導的安慰與依舊認可,朋友用許多自己經歷的事實告訴我真的沒什麼,時間也起著很大的作用,那些人與事的壓力在日子中也漸漸淡去。
事情過去了,我是知道自己的錯誤,並與父母說“對不起”。父母假裝沒事人一樣,笑笑說“怎麼了,什麼也沒發生啊”。
若干年後,父親與我說:其實,我們也很想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我一五一十地告訴父親,父親如釋重負地笑笑,他用了一句很時髦的話:那些你認為過不去的事終於可以笑著說出來了。
那一刻,我才瞭解到,你認為自己是因為和父母熟悉,才敢隨意暴露自己的情緒,可你卻忘了,他們希望知道的不是你的情緒,而是你情緒背後的真相。
這些年,隨著父親逐漸老去,而自己也為人母親,脾氣收斂了許多。
以前我非常非常介意我的父親在我寫作的時候,突然闖進來叫我幫他打一些字,父親電腦技術不熟練,因為一些工作需要打字,所以由我代勞。而我的態度也真的非常不好,常常是“等下,等下,沒看到我在寫字嗎”之類的,然後把父親打發出去。
而現在,如果不是非常著急的稿子,我都會停下來,幫父親先做完他需要的,然後繼續寫。
我母親記憶力非常差,好像是越來越差,她總是會把許多事記錯,比如她至今記不清楚我的專業碩士是在哪個學校完成的。我以前也會抬高分貝,糾正她的錯誤,偶爾還會補一句:這記性,難保以後不會得失憶?我這句話是開玩笑的,母親也笑。
可有一次,當我看到她與我親戚說起這件事,想不起我的學校,竟像個考試前突然忘記了所有功課的孩子,一臉緊張又難過。那一次之後,我才意識到,母親真的老了。
我們為什麼不能與父母好好說話,為什麼要把最壞的情緒給父母,為什麼口無遮攔地發洩自己的情緒,或是用沉默不語回應她們的關心和愛護,卻忘記了她們真的沒有義務來完成你情緒的轉變。我們偌大的包容心都給了別人,卻把剩餘的對生活的嚴苛留給了父母。
有一句話是父母是你永遠的港灣,而我們也該是父母永遠的依靠,慢一點與小心一點,節制一點與忍耐一點。
我們要像個大人一樣了,學會輕聲細語地對待父母,學會慢慢讓父母獲得你給的美好,學會讓他們獲得他們曾給過你的愛。因為他們的時間有限,因為你與他們相處的時間有限,也因為,他們在老去,你在長大,保護與被保護的角色需要慢慢替換,慢慢接力,然後細水長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