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末,被稱為“中國版變臉”的諜戰大戲《我是真的》完美收官,並在六大衛視齊齊奪冠。慶功宴上,該片第一主角“桑義州”的兩位飾演者共同亮相,他倆就是郭曉冬與郭曉峰,或許仍然有很多人不知道,他們是親兄弟。
如今,郭曉冬已是家喻戶曉的明星,鮮為人知的是,當年是哥哥郭曉峰主動放棄了工作,千里迢迢地陪著郭曉冬進京,這才圓了弟弟的演員夢。同時郭曉峰自己也進入了影視圈。端起酒杯,兄弟倆陷入對往事的無盡回憶之中……
出身寒門,北漂的生涯幾多苦難
郭曉峰兄弟倆出生在山東省臨沂市的一戶農民家庭。1992年,郭曉冬是莒南縣郵電局的郵遞員,哥哥郭曉峰則在一家企業裡當司機。這年4月,郭曉冬在一本雜誌上看到一則北京電影學院舉辦夏令營的訊息,學費500元,來回路費自理,郭曉冬心動了,並將自己參加工作時的一筆風險抵押金提了出來,千里迢迢地奔向了北京。
夏令營的半個月時間,郭曉冬在電影學院裡學習表演,到北影廠參觀,這一切對他來說是那樣新奇。第二年3月,他決定辭職報考北京電影學院,他的這一決定引起父母的強烈反對,可是郭曉峰卻大力支援他:“曉冬,既然你拿定了主意,那就盡力去闖吧,家裡你放心,一切有我呢!”
在哥哥郭曉峰的大力支援下,郭曉冬懷揣著200元,義無反顧地報考了北京電影學院和中央戲劇學院。然而,讓他極度失望的是,他連初試都沒有過。此時,除去報名費之後,他的身上只剩下30元錢,郭曉冬的心頭自然湧起一陣莫名的恐慌。這時,從一起報名的同學口中,郭曉冬聽說八一電影製片廠經常招聘群眾演員,一天有10元工資,還免費提供一頓飯,這個訊息讓他喜出望外。
此後的大半年時間,郭曉冬每天都苦苦地守候在八一電影廠門前,經常吃了上頓沒下頓。半夜餓得睡不著時,他總是不由自主地想:“要是哥哥郭曉峰在身邊就好了,有他在,自己什麼也不怕!”可是,哥哥怎麼會來呢?幾乎快陷入絕望的郭曉冬鬼使神差地給哥哥打了個“報喜”的電話,他要把哥哥忽悠到北京:“哥,北京可好啦!我做演員了,每天收入10元錢,還管飯,天天吃肉,你來吧,我倆一塊賺錢……”
郭曉峰對錶演的熱愛一點兒也不亞於弟弟,在弟弟的“忽悠”之下,他很快來到了北京。見哥哥真的來了,郭曉冬又驚喜又愧疚,他垂著頭向哥哥認錯:“哥,我一個人實在撐不下去了,可又不想放棄,你罵我吧,罵痛快了好解氣。”不想,郭曉峰一把摟住了他,心疼地說:“你早該對我說實話,早說,我早就過來幫你了。有哥在,一切都會好起來的。”郭曉峰的話,讓郭曉冬淚流滿面。
第二天,兄弟倆在北京郵電學院租了一間地下室,郭曉峰就像一座燈塔,重新照亮了弟弟尋夢的路。
1994年夏天的一天晚上,郭曉冬半夜醒來上廁所,腳突然觸到了水裡,郭曉冬嚇得尖叫起來:“哥,快點起來,發洪水了。”郭曉峰忙起來檢視,原來,暴雨整整下了一夜,積水灌進了地下室,鞋子已經隨水漂走了。郭曉峰喃喃道:“這裡不能再住人了,如果漏電,就太危險了。”
第二天,兄弟倆搬到了北京科研所的一間地下室,租金漲到了300元。為了擺脫困境,郭曉峰白天去建築工地打工,讓朋友幫忙接夜場戲,下班再去趕場,長期的體力透支,他的身體很快就吃不消了,經常頭暈和噁心。哥倆兒在舉步維艱之中熬到了1995年春節。這天,父親來信說家裡欠了1000元債,郭曉冬東拼西湊,好不容易籌齊了,卻再也借不到回家的路費,只得在給父親寄錢時,留言說有戲要拍,哥倆都不能回家過年。
那是兄弟倆第一次在外過年。大年三十,郭曉峰買了一隻燒雞和一瓶二鍋頭,和弟弟“歡度除夕”。當晚,郭曉冬久久未能入眠:“哥,我一直希望會有屬於我們的北漂童話,可是沒有。哥,我快撐不住了,要不,咱倆乾脆回家吧。”郭曉峰猛地推了弟弟一把:“回家,咱們拿什麼臉回家?回去讓大家笑話?給爹孃丟臉?”最後,兄弟倆約定,再拼搏一把,如果還沒有什麼改觀,那隻能捲鋪蓋回家,即使再丟臉也不能有任何怨言。
隨後的兩年間,幸運之神始終都沒有眷顧郭曉冬,可是,哥哥郭曉峰卻無意中贏來了人生的轉機。1995年底,八一電影製片投資戰爭片《大轉折》,郭曉峰被導演挑中,飾演其中的一名警衛員,他以每月1500元的工資進駐劇組。有了穩定的工資,郭曉峰的壓力小了不少,兄弟倆也不用為生計發愁了,郭曉冬終於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複習當中。
1996年,郭曉冬終於考入北京電影學院,可是,由於他只是初中畢業,沒有辦法完成調檔。郭曉峰得知這一訊息後,第一個念頭就是:絕不能讓弟弟這樣完了!他找到班主任崔老師,動情地把兄弟倆北漂的經歷講述了一遍,崔老師感動得熱淚盈眶,她當即決定幫郭曉冬一把,請求學校特批,以同等學歷將他調檔入學。當鮮紅的錄取通知書拿到郭曉冬面前時,他流著眼淚說:“我一直覺得,自己跟幸福有很遠的距離,沒想到,幸福真的來了……”
相濡以沫,走出泥澤時雲淡風輕
2000年7月,在哥哥的精心呵護之下,郭曉冬順利完成了學業,成為八一電影製片廠的一名演員。然而,初進八一電影製片廠,郭曉冬連一句有臺詞的戲都沒有接到,上了四年大學,還是個“群眾演員”,郭曉冬沮喪到了極點。郭曉峰開導弟弟:“不怕機會不來,就怕機會來了把握不好,你學習了許多演技,但與專業演員相比還有不少差距。你一定要在角色中細細揣摩,只有這樣,當機會來臨時,你才能抓住啊!”在哥哥的安撫下,郭曉冬的急躁情緒漸漸平復。無戲可拍的時候,他就在家裡看電影,觀摩別人的表演。
兩年的臥薪嚐膽,終於讓郭曉冬等來了機會。2002年底,他在電影《暖》中飾演男主角。該片情節簡單,對錶演功底極具考驗。
然而,就在郭曉冬進駐劇組的第三天,他突然接到哥哥泣不成聲的電話:“曉冬,爸爸走了。”這一噩耗如五雷轟頂。原來,一直患有心臟病的父親進城辦事時,乘坐的公交車差點出了車禍,因驚嚇過度,父親到家沒幾分鐘就走了。郭曉冬痛哭失聲,導演宣佈他停止工作回家奔喪。可考慮到自己一走,整個電影的拍攝進度都將受到影響,郭曉冬選擇了留下。
令人欣慰的是,電影《暖》播出之後好評如潮,並斬獲了東京電影節的金麒麟大獎。郭曉峰得知喜訊後,第一時間趕回老家,在父親墳前,用手提電腦把弟弟主演的電影從前到尾放了一遍。他哽咽著對“父親”說:“爹,您看見了嗎?這是曉冬拍的電影,還得了國際大獎。”郭曉峰邊說邊流淚,邊哭邊磕頭。
這之後,郭曉冬的片約越來越多,可郭曉峰的事業卻始終波瀾不驚,郭曉冬看在眼裡,急在心上。
2003年7月,一位著名編劇找到郭曉冬,請他出演電視劇《新結婚時代》的男一號。讀完劇本之後,郭曉冬覺得自己和哥哥與劇中兄弟倆的經歷很類似,因而萌生了推薦哥哥與自己一同參演的想法。與導演、編劇溝通後,他們高興地答應了。
哪知,當導演向郭曉峰發出邀請時,郭曉峰卻態度堅決地回絕了。很多人背後譏諷道:“你以為自己是多大的腕兒啊,給你機會還不要。”在別人一片不理解中,只有郭曉冬讀懂了哥哥:他雖然為自己付出了那麼多,卻一點兒也不想沾自己的光,要強的哥哥不希望自己被別人說,是透過弟弟得到這個機會的。從那以後,郭曉冬再也沒向導演和製片方提過哥哥,還和哥哥一樣,隱瞞起了兄弟倆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