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牌下的約定

[ 親情故事 ]

西湖往南,一路景區。有一個公交車站,叫九溪。

  每天一早,這個公交站牌下,就會站滿了人,趕著上班的,揹著書包去上學的,轉車去景區看風景的。

  不知道從哪一天開始,站牌下,出現了一對母女。女孩手裡捧著一本書,媽媽彎下腰,手指著書,一行行教女孩讀。媽媽偶爾會抬起頭,看看公交車來的方向。

  春寒料峭,女孩的雙手和小臉,都凍得紅紅的。女孩的讀書聲,清脆、響亮,細細聽,還有一點點顫音。

  候車的人紛紛側目,好奇地注視著這對母女。連等車的時間,都不放過,教孩子拼音識字呢。這個母親,可真夠操勞,真夠費心的。

  一輛開往郊區的公交車駛來了。媽媽匆匆交代女孩幾句,跑向公交車。媽媽跳上了車,女孩捧著書,看著車門關上,目送公交車開遠,才捧著書,走開。

  每天早晨都是這樣。奇怪的是,有時候是媽媽先到公交車站,有時候卻是女孩先到。遇到天氣不好,媽媽就會領著孩子到車站邊的一家單位的門廊下,教孩子讀書。一天也沒有間斷過。

  有一天,終於有個乘客忍不住,走過去問媽媽:“你女兒學習真用功,幾歲了?”

  媽媽抬起頭,搖搖頭,“她不是我女兒。”

  “那你們是……”

  “媽媽”說:“我也是等公交車的。她是附近一個清潔工的女兒,我見她沒學上,經常在車站附近遊蕩,我就想,能幫她一點兒,是一點兒。所以,我就和她約定,每天我早一點來等車,教她十幾分鍾。”

  說完,“媽媽”走到一邊,繼續教孩子。那天,教的是課文《春天來了》:春天像個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我們仔細地找啊,找啊。/小草從地下探出頭來,那是春天的眉毛吧?/早開的野花一朵兩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那位乘客,偷偷地用手機拍了幾張照片,寄給了報社。

  報社進行了跟蹤報道。記者很快了解到,女孩叫花花。花花在老家已經讀過一年級了,今年春節之後,在杭州做環衛工的父母,將花花從老家接了過來,卻一直沒聯絡上學校。花花每天跟著父母去掃馬路,遇到了等公交車的“媽媽”,於是,便有了這個公交站牌下的約定。

  花花和公交站牌下“媽媽”的故事,感動了杭州。熱心的人們四處奔波,為花花聯絡學校。很快,花花的學校落實了下來。花花可以像別的孩子一樣,每天揹著書包,去寬敞亮堂的學校讀書去了。

  而那位公交車站的“媽媽”,記者根據其本人意願,沒有透露,人們只知道,她是一位普通的職員,也是一位普通的母親,她的孩子,正在讀中學。她給記者發了一條簡訊:“不要把筆墨放在我這裡,好心人很多,誰都會去做的。”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