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火的原因

[ 傳奇故事 ]
牛頓吹熄了蠟燭,拉起窗簾,刺眼的陽光射進來,照在桌上那些未經整理的原稿和書上。

  “啊!今天是星期天。”

  牛頓想到該去教會一趟,就先到浴室洗了把臉,忽然靈感所至,想要在論文上寫下所感。臉尚未擦乾,他就飛一般地跑到桌邊,臉上的水珠,還斷斷續續地往下滴。

  他拿起筆,趕忙把剛才的思路記下來,一邊記錄,一邊對自己神助似的構想覺得非常滿意,一直到記錄完畢,他才覺得臉溼漉漉的,也分不出是興奮的汗珠,還是未擦乾的水滴。

  他擦乾臉,整裝完畢,匆忙趕到教會。

  一個小時後,牛頓從教會返回,才進門就聞到一股燒焦的味道,書房的火已被僕人及時發現並撲滅了。

  牛頓問起火災的原因。

  “我看到視窗有濃煙,接著有火苗冒出,才意識到發生了火災,先生您出門的時候有沒有吹滅蠟燭?”僕人問道。

  “我是先把蠟燭吹熄了,然後才洗臉的。在洗臉時,我還回到桌上在原稿中寫了一段話,這些我都記得很清楚。”

  “您桌上有沒有做實驗用的凸透鏡?凸透鏡受到陽光照射時,光線集中在一點,太久的話,也會引起火災的,是不是?”

  牛頓仔細觀察被燒得面目全非的桌子,但是沒有找到凸透鏡的殘骸,只在燒燬的書籍與原稿中,發現了一塊長20厘米,寬10厘米的玻璃板。這塊完好如初的玻璃板,隔在書籍和原稿之間,恰似搭起一座小橋樑。

  “這只是一塊普通的玻璃,即使受到日光的照射,也絕不會產生焦點,引起火災。”牛頓一面回答,一面仔細觀察,想找尋引起火災的蛛絲馬跡,“說不定,是有些妒忌我研究成果的壞傢伙,故意在視窗放的火。”

  僕人說,當時他在庭院裡幹活,未曾發現有可疑分子侵入,假使有人進來,絕對逃不過他的眼睛。

  在兩年後的一個早晨,洗臉時,牛頓忽然覺得空虛的頭腦裡有一道曙光射進的感覺。

  “對了,那場大火的星期天早上,我也洗過臉,而且就在那時靈感突然來臨。唉,像這類單純的事情,怎麼當時就想不通呢?”

  那麼,失火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

  推理答案:

  星期天的早晨,牛頓急於上教會,洗臉時,忽有所得,因此臉未擦乾,跑到桌前,記下他的構想,臉上的水珠滴下來,掉在玻璃板上。水珠經日光照射,因表面張力的原故而變成半球形,因此具有凸透鏡的作用,而這塊玻璃板剛好放在書籍和原稿之間,好象形成一座橋樑,透過水珠的日光照射所集中的焦點,剛好射在玻璃板下的原稿上,因此引起火災。

補充糾錯
下一篇: 鸚鵡緝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