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套房內的命案

[ 傳奇故事 ]
某高階飯店第45 層的總統套房內發生了一起命案,死者是世界聞名的富翁。

  據法醫驗屍結果得知:死者是因胸前中了一刀,刺破心臟而亡的。死亡時間在案發當晚9 點左右。

  屍體於第二日凌晨3 點左右,被巡夜的飯店經理發現。據經理稱,由於該層的客房服務員習慣在凌晨時分偷懶,悄悄回宿舍睡覺去,所以當晚他一個人想要逮住偷懶的服務員,但是沒想到卻發現了死者。

  線索一:

  死者生前曾收到過這樣一張紙條。

  ◇△△△+◇◇◇△+◇◇◇△+☆☆☆△*☆+☆△+☆◇◇◇△*◇◇△△+☆◇*☆+◇△△△*☆☆☆△+◇◇◇△+△△*☆◇◇◇△+☆◇+1+☆☆◇△△△

  線索二:

  為了保護客人的個人隱私,總統套房的磁卡鑰匙只有兩把。其中一把,就在死者的衣兜之中,另一把則由飯店儲存,而如果要動用備份鑰匙,就需要有飯店經理的簽字說明並進行相應的登記。但是,除清晨時經理本人做過領鑰匙的登記外,再沒有第二個人的名字出現在這份記錄上。

  線索三:

  為保證房間的溫度及隔音效果,飯店的房門並不存在小說中出現的門底細縫。這樣一來,飯店的磁卡鑰匙根本不能透過門縫塞入房間。這樣的情況說明了一個問題:這是一個完全密室。

  套房從外面鎖門時需要用磁卡鑰匙,以防客人誤將磁卡鑰匙鎖於客房內。而從裡面鎖門時則不需要用磁卡鑰匙,僅需要將內側門鎖處的一個“小舌頭”狀的掀鈕向下扳,就可將門鎖上了。

  線索四:

  由於房間具有良好的氣密性,所以房間內的氣味並沒有散掉。警方檢驗出房間內的奇怪氣味包括:少量酒精及苯環芳香烴(香水的主要成分)。怪異氣味似乎就是酒精、香水和血腥味混雜而形成的。

  線索五:

  死者緊緊地捏著紙條的末端,連紙條上“☆☆◇△△△”這幾個圖案都被捏皺了。

  嫌疑人之一:飯店酒吧的調酒師。

  聽說該調酒師曾經追求過死者的女兒,但是死者不同意,於是雙方相互懷恨在心。在案發當天晚上8 點至10 點,為調酒師上班時間。

  經調查,調酒師上班時曾有10 分鐘不知去向,雖然他本人解釋那會兒是去了衛生間,但是沒有證據能夠證明。

  嫌疑人之二:死者的秘書。

  據悉,死者生前曾追求過其秘書,並且死者曾不斷要求與她發生關係。在案發當天下午4 點,有人看見死者的秘書曾出現在飯店大廳。

  至晚上9 點,又有人見她從大廳回到樓上。由於大廳人多,因此在下午4 點到晚上9 點間,無人瞭解她的去向。

  嫌疑人之三:客房的服務生。

  聽說,此人曾經在死者的公司擔任財務總監一職,後因不明原因被辭退。據服務生稱,在案發當天下午6 點,他與飯店另一名員工一起去了城南某小酒館喝酒,因此有不在場證明。然而他提到的另一名員工因放假而外出旅遊,暫時聯絡不上,所以該嫌疑人也沒有不在場證明。

  嫌疑人之四:死者生前剛認識的友人——珠寶商。

  珠寶商聲稱,他與死者同住在這家飯店裡,兩人只是偶遇的知交,沒有什麼交易。珠寶商在案發的時間內一直在自己的客房裡,但是沒有人證。

  由上述線索可知,四名嫌疑人都沒有不在場的證明,但是警方很快就抓住了真兇。

  那麼,你知道兇手是誰嗎?

  推理答案:

  從原文中提供的個人職業後面的E文註釋來看,這個密碼肯定是由英文組成。於是很自然的想到了《跳舞的小人》裡面的密碼,那是以同一圖案出現的頻率來對應相應的E文字母來反推原意的,但顯然這個辦法在本題並不適用,前面也提過同一圖示的出現頻率太高根本不存在關聯,因為原碼中出現數字1,所以嘗試數字方向。

  圖案的一個角就是一個數,△:3、◇:4、☆:5。

  原碼變為:4333+4443+4443+5553*5+53+54443*4433+54*5+4333*5553+4443+33*54443+54+1+554333

  正確理解+和*的含義,做這樣的假設,數字的存在最終是為了體現E文含義,否則E文職業註釋就失去意義,*為詞的分隔符號,+代表相應單片語合,每組數字分別求和,原碼轉換為:

  13+15+15+18*5+8+20*14+9*5+13*18+15+6*20+9+1+23

  對應E文字母為:M+O+O+R*E+H+T*N+I*E+M*R+O+F*T+I+A+W

  好象還不對??? 其實是對了,掉個個=WAIT*FOR*ME*IN*THE*ROOM

  至此解碼完成。

  那麼同理可得,死者手了裡的那部分代表的字母為W,是暗指WAITER是兇手。

補充糾錯
上一篇: 岳父告女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