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宣德年間,蘇州崑山縣有個萬家村,村裡有個賣豆腐的老漢劉恩,中年喪妻,膝下只有一兒,名叫劉金。有人勸劉恩老漢續絃,但劉恩心疼兒子,怕劉金將來受後孃的氣,於是又當爹又當娘,含辛茹苦養育劉金。
劉金成人後,向老父親要了一筆本錢在縣城開了家小酒館,並娶了田氏為妻,婚後小兩口的日子過得有滋有味,但卻極少回村探望父親,更不用說盡孝了。
劉恩年事已高,卻還要辛辛苦苦賣豆腐為生。街坊鄰居看在眼裡,免不了說他兒子不孝,替他抱不平。但劉恩嘴硬,總是替兒子辯解。
不想過了一段時日,劉金還真回來表孝心了。那天他回到村裡看望老父親,一番噓寒問暖,熱乎話說完之後,劉金忽然唉聲嘆氣,說自己這兩年光顧著酒館的生意,沒有盡孝道,如今他有個打算,想把自己酒館隔壁的一塊地買下來,重新翻蓋,一來能擴大酒館的生意,二來日後錢掙得多了,也好讓老父親安享晚年。
劉恩聽了兒子一番話,感動得老淚縱橫,於是將家底全拿出來交給兒子。見劉恩積蓄不多,劉金便勸其將鄉下的幾間老房賣掉,反正今後也要進縣城過好日子。劉恩一切由著兒子,立馬將老房賣掉,跟著兒子前往崑山縣城。
誰知到了縣城,劉金卻把老父親安排了到一間以前用來放柴草的破屋裡,並且遲遲不提買地的事。
原來,劉金小兩口一直琢磨,老頭子在鄉下磨了一輩子豆腐,省吃儉用,手裡多少也有些積蓄,況且他還有一套老宅,萬一有朝一日老頭子在鄉下續了弦,弄不好再生個小兒子,到時候這點兒積蓄可就流了“外人田”了。想來想去,小兩口就想出了個鬼主意,以擴建酒館為藉口,將老頭子的棺材本騙過來。
但是,當劉金將老父親賣老宅的錢以及微薄的積蓄交給妻子田氏時,田氏的臉色一沉:“怎麼才三十兩銀子?就這兩個錢,老頭子還要賴在這兒讓咱們給他養老?沒門!”
劉金與他那惡媳婦沆瀣一氣,對老父親交來的這點兒家底感到大失所望。從此,兩口子只給劉恩吃剩飯剩菜,過年了連件新衣也不給添置。然而,劉恩對兒子和兒媳的種種不孝之舉都默默忍受下來,一是由於他只有劉金這麼一個兒子,心裡早就認了命;二是他已將鄉下老宅變賣了,眼下他又能去哪裡?
日子一長,劉老漢能忍,田氏可忍不住了。一天,她忽然堆著笑臉來找劉恩,說自己平日對公公照顧不周,讓他受委屈了。如今她有了身孕,自己也是要當孃的人了,深感為人父母之不易,一番反省之後,她決心改過自新,從今天開始,叫公公搬到裡屋,並和他們小兩口一桌吃飯。
劉恩得知自己要抱孫子了,自然是十分欣喜,之前所受的那些委屈頃刻間全都拋到了腦後。
當天,到了晚飯時間,他樂顛顛地直奔兒子房間,想同家人一起吃飯。他敲了敲門,見沒人應答,便輕輕推了推門,門沒鎖,他也沒多想,便進了屋。劉恩的腳剛邁進屋裡,就聽見田氏一聲驚叫:“你個老東西,偷看自己兒媳婦換衣服!”緊接著劉金聞聲趕來,上前一把揪住驚慌失措的父親:“虧我平日裡還叫你一聲爹,沒想到你竟做出這種敗壞人倫的事情來!今天這事本應報官,但家醜不可外揚,這個家你不能再留了,我這兒有二十文錢,你愛去哪兒去哪兒吧。”
劉恩顫顫巍巍地接住兒子丟來的幾枚銅錢,他有口難辯,只好捲起鋪蓋離開。鄉下已經沒有房產,回也回不去了,他思來想去,打算先去投奔鄰縣的一個本家侄子,等兒子和兒媳過了氣頭,再回家把事情解釋清楚。
劉恩連夜趕路,不幸半路上下起了大雨,劉恩一把老骨頭被淋了個透。他又冷又餓,加上又懷著一肚子的怨氣,漸漸體力不支,終於一頭栽倒在了路邊。
等劉恩恍恍惚惚地甦醒過來,他驚訝地發現自己躺在一間溫暖的客棧房間裡,身上已經換上了一身乾淨衣服。劉恩見房裡除自己外並無旁人,便找到客棧老闆,向其詢問緣故。客棧老闆指了指在飯堂一角,說:“是那位俊俏的小夥子把你從路邊揹回來的。”
劉恩順著客棧老闆指的方向望去,此時用飯的客人很多,劉恩猛然間只覺得頭暈腳軟,身子一癱,險些栽倒。客棧老闆趕緊扶住他:“您老人家受了雨淋,外感風寒,得臥床休息兩天才行,您是想去向那位客人道謝嗎?”沒等劉恩說話,一旁的一位客人好心問道:“老人家,為何要夜裡冒雨趕路?你的家人也會擔心啊!”
劉恩一聽這話,眼淚啪嗒啪嗒地掉了下來。幾個正在飲酒用飯的客人都好奇地望向他,其中一位五大三粗的壯漢幾步上前,甕聲甕氣地問:“老人家,你是不是遇到什麼難事了?”劉恩心中悲切,將事情的原委一一道來,眾人聽後都很氣憤。
劉恩昏昏沉沉之中又想著要去找那位救了他的小夥子道謝,卻已經不見那人的蹤影。這邊,那位壯漢憤憤不平起來:“老人家,你那兒子和兒媳分明是故意設計陷害,逼你離開家門。你可得教訓教訓你這不孝子!走,咱們報官去,我就不信沒有說理的地方!”壯漢說著話拉起劉恩就走。
這暴脾氣的壯漢名叫金二平,是鄰縣的一個屠夫,平時就好打抱不平,這兩天正好來崑山走親戚。
金二平拉著劉恩走到客棧門口,忽然一拍腦門說:“不行,就算判他個不孝之罪,無非是打他幾十板子,最多也就是充軍發配,實在便宜了他……依我看,這種不孝子連畜生都不如,一刀捅死也不為過!還有你那兒媳婦,也不會有什麼好下場!”說到這裡,金二平端起酒碗,灌了一肚子烈酒,滿面通紅地走出了客棧。
客棧老闆急忙追上去,勸了金二平兩句,說不必為旁人的事這樣傷脾動氣,而待在一旁的劉恩更是心裡一緊,心想,自己的兒子再不孝也是親骨肉,若是有個三長兩短,那還不如要了他的老命。
劉恩愣了一會兒,趕忙跑出去尋找金二平的身影。劉恩追了半條街,總算追上了金二平,小心翼翼地一面感激他行俠仗義,一面又含蓄地表示自己的家事就不勞煩外人插手了。金二平滿嘴酒氣地說:“你這老糊塗,你兒子和兒媳婦做出這種事,天理難容,你卻還替他們說話。也罷,要是有一天我碰到他們,一定讓他們嚐嚐厲害!”說罷,他醉醺醺地搖晃著身子走開了。
俗話說:天下有狠心兒女,沒狠心爹孃。金二平的幾句醉話讓劉恩晚上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天還沒亮他就摸黑爬了起來,匆匆趕到兒子劉金家……
天明以後,一隊捕快火速抓捕了金二平。金二平瞪著眼睛,質問捕快為何抓他,捕快厲聲說道:“裝什麼傻,昨天晚上你做的好事!”
原來,昨夜崑山縣境內發生了一起命案,涉及兩條人命。報案的不是別人,正是劉恩,而死者就是他的兒子劉金和兒媳田氏!
崑山縣的陳知縣當即升堂審理此案。大堂上,陳知縣一拍驚堂木,命金二平老實招供。
那劉金臨死前,在地上用血寫了一個“金”字。陳知縣據此認定是金二平所為,一來劉金留下的血字證明兇手姓金;二來金二平是個屠夫,脾氣暴躁,一時衝動而殺人的可能性很大;三是兇案現場有一些泥土,一看就是兇手帶進來的,而金二平的靴子上確有泥土;四是金二平曾叫囂著要去教訓那對不孝的小夫妻,當時有多人在場,可為佐證。
金二平矢口否認,高聲叫屈,說他昨天是喝多了酒,一時氣話,哪會真去殺人。再說靴子上有泥,那是他昨夜起來上茅房,踩了雨後潮溼的地而沾上的。陳知縣不耐煩起來:“鐵證如山,你還敢狡辯,大刑侍候。”夾棍板子一起上,被打得皮開肉綻的金二平依然咬著牙死不認罪。
這起殺人案在崑山縣傳開,一傳十十傳百,沒幾天就傳到了蘇州府。
蘇州府新上任的知府是有“青天”之譽的況鍾。他聽說了這個案子,頓時來了興趣,要來此案的卷宗研究起來。況鍾聰慧過人,立馬發現幾個疑點:金二平與劉金不在一個縣,並不相識,劉金如何寫得出兇手的姓氏?再說,金二平只憑劉恩隻言片語,又如何能連夜找到劉金的居所?殺人乃是大罪,罪當問斬。人命關天,況知府決定親自到崑山去查個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