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洞穴一直對人類有著極大的吸引力。千百年問,地球上各種膚色的民族對散佈在地表各處的洞穴所包藏著的神奇的地下世界,無不充滿著夢幻般的憧憬。
對許多人來說是夢幻一樣的東西,對洞穴探險者而言只是一種慾望:透過攀登、爬行、游泳和潛水進入地下世界。
尋求愉快和樂趣的人們,喜歡把這種向地球深處的探求說成是“回到母親懷抱的下意識要求。”
美國洞穴探險家希爾茲在西部無人區的一個神秘洞穴中穿行過3個星期,他每下洞一次,都會發現許多神奇和有生命的東西。
有一次,他在一個洞穴裡發現了一種沒有視覺的淡顏色昆蟲。這種昆蟲看來從未見過陽光,好像是洞穴中的蟋蟀,無聲無息地在洞壁上緩慢爬行,那長長的觸角猶如盲人行走時慣用的柺杖。
在一個洞穴中游覽一遍,就彷彿參觀了一個博物館。這些洞穴裡都有大洞套小洞,每個小洞都像是一個展覽廳。在每一個洞裡,都有如水晶般明亮的鐘乳石,它似乎是一串冰凌,孤單單地倒掛在洞頂。在一個名叫安吉爾宮的小洞中,各種生物埋在長長的莖狀硫酸鎂結晶中,像吹足了氣的玻璃一樣,漂亮極了。
2009年秋天,3位德國探險家和動物學家施密特一起,第一次鑽進了土耳其陶魯斯山脈下一個很深的洞穴中。
經考察,發現了一個巨大的洞穴群,裡面有世界上最長的地下河。他們還看到了水清得像水晶一樣的地下湖,一塊大得像一座教堂似的鐘乳石。他們走過高高的石階樣的陡坡,爬過巨大的岩石,攀登上筆直的峭壁,測量了高處的通道。通道里面十分乾燥,地上鋪著細石粉,走路時揚起一陣陣白色粉末,猶如飄忽在朦朧的月光之中。
探險家們深入紐西蘭懷託莫地區的洞穴,他們驚喜地發現,洞內熒光閃閃發亮,原來洞穴的深處生存著一種世界罕見的發光昆蟲,佈滿了巖洞的四壁。
如今,人們都知道岩石內部結構的變化按地質年代的長短而變化的,然而,這種變化異常緩慢而又不易察覺。但是,洞穴探險家和洞穴研究者走過這種岩石時,只要把手擱在上面,或者把身體鑽進小小的彎角或縫隙中,會感覺到石頭也在生長。
就洞穴本質而言,它只不過是一個個空間而已。這一個個充滿神奇色彩的空間,既可以在岩石中形成,又可以在海底出現,也可以在傾斜的巨大石板下構成,或者是由火山噴發後形成。
世界上大部分的洞穴群,都是由幾百萬年前在海底形成的大量的石灰岩沉積物中產生的。這些沉積物是無數動植物的遺骸。
在遠古代,由於海洋的水溫高於陸地,許多動植物紛紛遷徒到海洋中生活。但是由於海水中含有碳化物,這些動植物吸收後都死了,屍體沉積在海底,日積月累便形成了一層層厚厚的既透氣又透水的石灰岩層。後來,許多這樣的沉積物形成的石灰岩露出水面,就形成了山脈。一旦水面下降,就留下了一個個洞穴。
水不斷地浸入,但不像從前那樣有規則,所以使洞穴形成了千姿百態的形狀,有的像潺潺小溪,有的像一條大走廊。
要是這種洞穴頂部石頭上有細小的裂縫,水會一滴一滴地滲進去。在洞穴裡空氣的作用下,水滴放出二氧化碳,使石灰石裂化。水溶解裂化了石灰岩,並予以吸收,於是在水不斷下滴的地方形成了鐘乳石。從項部垂下來的叫鐘乳石,從地下往上長的叫石筍。有時,上下的鐘乳石連線起來,就形成了粗大的石柱。有些鐘乳石很奇怪,向四面八方生長,好像在嘲笑牛頓的重力法則。
大自然出神入化的創造力,為人類留下了千奇百怪的洞穴景觀。而探究洞穴世界的真面目無疑具有生命危險,但是地洞中的神奇奧秘一直吸引著塵世間的勇士。
第一位有名的洞穴探險者是古代東方的亞述國王薩拉馬沙三世。
2800多年前,這位奴隸制國家的君王和一批學者鑽進了底格里斯河的發源洞,並在洞壁上鑿刻下了不起的圖案。
在歐洲,最早的有關洞穴探險的報告是1535年一個名叫貝特霍爾德·布赫納的德國人寫的。不過,綜合早期的洞穴探險報告分析,即使到了19世紀初葉,洞穴研究還是與迷信緊緊相連的難兄難弟。諸如把探險所得的地下遺骨研磨成粉,當作有特殊療效的“獨角獸粉”高價出售的記錄就是例證。
20世紀初,人們開始對洞穴進行系統的科學研究。然而即使在當今,洞穴探險,或者說研究洞穴學的主要力量仍然是業餘研究人員,大部分地下洞穴是由他們發現和測量的。
為了測得在地下幾千米深處的洞口、大廳和通道的準確資料,他們忍受無比的艱辛,夜以繼日地在又黑又潮又冷的洞穴中,用凍得麻木的手指拿著汙泥斑斑的皮尺進行測量。
地球深處的有些洞穴是非常高大寬敞的。位於義大利和南斯拉夫邊境的吉甘特洞,大得幾乎可以毫無困難地將彼得大教堂搬入洞中。美國肯塔基州的馬默斯洞竟然有360多千米長,而法國的讓伯爾洞是世界上入地最深的洞穴,目前測得已深入地表達1837米。
洞穴探險者之所以要去發現和測量洞穴,當然並不僅僅是為了撰寫一部描述世界之最的暢銷書。他們的奉獻是為了給科學尋找道路。
根據洞穴探險家的發現,地質學家可以研究山脈的內部結構,動物學家可以追捕研究洞穴中的稀有動物,氣象學家可以從鐘乳石研究過去年代的氣溫、水量和洞穴形成的年代,考古學家從洞穴的泥土中可以挖掘到古人的遺物,從而推進對人類學的研究。
同時,洞穴探險不僅對自然科學研究具有重大意義,而且對現代化建設也是不可缺少的。比如,探測地下洞穴的確切位置對於建造高大的建築物就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美國亞拉巴馬州的一家釀酒工廠的管理大樓,突然一下子沉到了地下,因為它下面的一個空洞的頂層突然坍塌,而事先誰也不知道這幢大樓是建造在一個地下洞穴上面的。還是在美國的這個州,投資3000萬美元建成的田納西河的攔河大壩,也由於是建在一個洞穴上,結果經不起洪水襲擊,反被洪水沖塌捲走了。
完全可以這麼說,圍繞著洞穴的“世界之最”,幾乎每創造一個紀錄的過程都凝聚著頑強無畏的探險家的鮮血和生命。
因此,當我們在敘述洞穴探險實況的時候,不由得向那些具有獻身精神的先驅者們鞠躬致敬。
地球上的地下洞穴絕大部分都分佈在石灰岩地區,其中長度在20千米以上的有7個,最長的就是美國肯塔基州的馬默斯洞。
1809年的一天,在肯塔基州中西部的叢山峻嶺中,獵人霍特欽茨正在追逐一頭負傷的熊。疲於逃命的熊突然從獵人的視野中消失了,獵人發現自己已站在一個陌生的山洞口。顯然負傷的熊溜進了山洞,獵人不甘心眼看到手的獵物失之交臂,就點燃了火把,冒著陰冷刺骨的寒氣闖入漆黑的山洞。走著走著,熊還是不知去向,而在霍特欽茨的眼前卻出現了一個廣闊無比具有許多交岔口的洞穴。獵人的偶然奇遇,喚醒了一個睡了億萬年的地下迷宮。
訊息傳播開去,招來一批批好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