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李凝幽居

[ 民間故事 ]

  題李凝幽居

  閒居少鄰並,草徑入荒園。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移石動雲根。

  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

  《題李凝幽居》是唐代詩人賈島的作品。此詩雖只是寫了作者走訪友人未遇這樣一件尋常小事,卻因詩人出神入化的語言,而變得別具韻致。詩人以草徑、荒園、宿鳥、池樹、野色、雲根等尋常景物,以及閒居、敲門、過橋、暫去等尋常行事,道出了人所未道之境界,表達了作者對隱逸生活的嚮往之情。全詩語言質樸簡練,而又韻味醇厚,充分體現了賈島“清真僻苦”的詩風。其中“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兩句歷來膾炙人口。

  【譯文】

  悠閒地住在這裡很少有鄰居來,雜草叢生的小路通向荒蕪小園。

  鳥兒自由地棲息在池邊的樹上,皎潔的月光下僧人正敲著山門。

  走過橋去看見原野迷人的景色,雲腳在飄動山石也好像在移動。

  我暫時離開這裡但是還會回來,按約定的日期與朋友一起隱居。

  關於此詩的創作,還有一個故事:

  一天,賈島在京城長安騎驢在官道上行走,吟成《題李凝幽居》這首詩,其中有兩句是:“鳥宿池中樹,僧推月下門。”

  賈島覺得詩中的“推”字,用得不夠恰當,想把“推”字改為“敲”字,可他又覺著“敲”也有點不太合適,不如“推”好。不知是“敲”還是“推”好。

  於是他在驢背上,一面嘴裡唸叨著,一面用手反覆做著推門和敲門兩種動作。

  不知不覺地,他撞上了京兆尹韓愈的儀仗隊,隨即被人押至韓愈面前。

  韓愈十分生氣地對賈島說:“你騎著驢子怎麼不朝前面看路?”

  賈島慌忙向韓愈賠禮,並將自己剛才在驢上得詩,因斟酌“推”“敲”二字,專心思考不及迴避的情形講了一遍。

  韓愈聽後,不但沒有責備他,反而立馬思之良久,對賈島說:“我看還是用‘敲’好,即使是在夜深人靜,拜訪友人,還敲門,代表你是一個有禮貌的人!而且一個‘敲’字,使夜靜更深之時,多了幾分聲響。再說,‘敲’字讀起來也響亮些。”

  賈島聽了連連點頭稱讚,於是把詩句定為“僧敲月下門”。

  從此他和韓愈成了朋友。這就是“推敲”典故的由來。

附:《題李凝幽居》的故事影片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