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有一個頭發蓬亂的小男孩。他非常想學垂釣,因為,他非常好奇,很想試一試。
有一天,小男孩拿著魚竿學著大人的樣子釣了起來。他坐在一個雜草叢生的草地上,有點像姜太公釣魚,保持著安靜,等著魚兒的到來。
過了好長一段時間,小男孩也沒有釣上一條魚。但小男孩還是自信滿滿的坐在那兒,什麼也沒看。
一位路人走過這兒,他不認識路。這時,這位路人看見了在河邊釣魚的小男孩,青草遮映著小男孩小小的身子。
路人在遠處一邊向小男孩招手,一邊嘴裡喊道:“小朋友,你知道前面的路怎麼走嗎?”
小男孩聽見了路人的問話,但是他怕回答了河裡的魚兒就會被嚇跑,沒有回答路人的問題,只是向問路人搖了搖手算是答覆。
這樣的情景被一位叫胡令能的詩人看見了,之後他便寫下了一首詩,這首詩就是《小兒垂釣》。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小兒垂釣》是唐代詩人胡令能所寫的一首七言絕句。此詩描寫一個小孩子在水邊聚精會神釣魚的情景。詩人透過描寫典型細節,極其傳神地再現了兒童那種認真、天真的童心和童趣。前兩句敘述、描寫,從外形著筆,是實寫;後兩句詩側重神態來寫。全詩從形神兩方面刻畫了垂釣小兒栩栩如生的形象,言辭流暢,清新活潑,寥寥數語便繪出一幅童趣盎然的圖畫,頗具生活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