撲朔迷離

[ 民間故事 ]

  撲朔迷離[pū shuò mí lí] ,把兔子耳朵提起,雄兔撲騰,雌兔眯眼,可是在地上跑的時候就雌雄難辨了。後來形容事物錯綜複雜,不容易看清真相。

  北魏時,有一戶姓花的人家,老父叫花弧。花弧有一個女兒,名叫木蘭,她從小就喜歡舞槍弄棒,武藝十分高強。

  那時,北魏經常和外族打仗,朝廷下令徵兵,木蘭的父親年紀太大,弟弟又小,於是木蘭就想裝扮成男子,替父從軍。她穿上父親當年穿過的盔甲,威風凜凜地去見父親,表明自己的決心。花父很感動,但是並不放心。於是,木蘭要求與父親比武,如果勝了就讓她去從軍。花弧向來不服老,就答應了。父女倆就在花園裡比劍,你來我往。花弧畢竟年老體衰,終於支援不住,敗下陣來,只好同意木蘭代替他去從軍。

  木蘭武藝高強,智勇雙全,打了很多次勝仗,立下了大功。出征十二年,但是誰也不知道她是女子。敵人終於投降了,木蘭凱旋,換上女裝。戰友們驚歎道:“我們同行十幾年,都不知道你是個女子!”

  木蘭捉來一對雌雄兔子,然後笑著說:“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兩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意思是說我女扮男裝,就像在地上走的兔子難以分辨出雌雄一樣,根本看不出來我是男的還是女的啊。

  後來,人們就用“撲朔迷離”作為成語,比喻事情模糊複雜,真相難辨。撲朔,撲騰、亂動;迷離,眼半閉。

  腳撲朔是一種動作,表現的是雄兔子好動的一面;眼迷離是一種神態,表現得是雌兔子好靜的一面。然而,當雌雄兩隻兔子同時在地上跑的時候,雌兔子好靜的特徵就變得不明顯了,因而難以分辨雄雌。

補充糾錯
上一篇: 韜光養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