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于謙出口成對顯聰慧

[ 民間故事 ]

  于謙,明代著名的民族英雄,字廷益,浙江錢塘(今杭州)人。他從小勤奮好學,志存高遠。過目成誦,出口成對。

  有一年清明節,他和家人去祭掃祖墳。路過鳳凰臺時,他的叔父出了個上句讓他對:

  今朝同上鳳凰臺;

  于謙脫口而出:

  他年獨佔麒麟閣。

  家人聽後驚喜不已,說:“這小子是我們家的千里駒啊!”

  掃墓返回的路上,經過一個牌坊,上面寫道:

  癸辛街;

  他叔父說:“這地名,三字中有兩個字屬干支,要對個地名對,恐怕不容易。”

  不料于謙用了個《三國演義》中的地名對道:

  子午谷;

  叔父和族人們更加驚詫欣喜。

  有一回,于謙的母親為他挽了兩個髮髻。他出門玩耍時,一個和尚看到他就摸著那髮髻取笑道:

  牛頭且喜生龍角;

  于謙不甘受謔,回敬道:

  狗嘴何曾吐象牙。

  第二天,母親聽聞昨天的事,就又給他梳了三個髻。和尚見了又說:

  三丫成鼓架;

  于謙又回道:

  一禿似擂槌。

  春節期間,一天,于謙穿著紅衣服,騎馬去走親戚。不料在橋上遇上了巡按的儀仗。

  巡按怪他不知迴避,要他對句免罰,那上句是:

  紅孩兒騎馬過橋;

  巡按話音剛落,于謙就應聲對道:

  赤帝子斬蛇當道。

  巡按見他聰慧可人,不但沒有怪罪,反而送了十兩銀子,讓他用作求學的費用。

補充糾錯
上一篇: 防微杜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