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夜書懷

[ 民間故事 ]

《旅夜書懷》作者:杜甫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杜甫的這首《旅夜書懷》作於代宗永泰元年,詩人由華州解職離成都去重慶途中。

  大曆三年(768年),遲暮之年的詩人終於乘舟出了三峽,來到湖北荊門,心境不免孤寂。 此詩開頭四句寫“旅夜”:岸上有細草微風,江上只有一葉孤舟,依岸而宿,就舟而居,遙望原野,遠處天與地似乎相接了,天邊的星宿也彷彿下垂得接近地面。大江之中,江水浩浩蕩蕩東流,一輪明月映照在江水中,隨著江水的流動而浮蕩著。岸上星垂,舟前月湧,用“星垂”來描寫原野的廣闊,用“月湧”來形容大江的東流,形象而細緻地描繪了江上的夜景。唯有在廣闊的原野上才可感到“星垂”;唯其“星垂”,才能見出原野的廣闊。而大江中有“月湧”,才能反映出江水的流動;也只因江水的流動,才能感到“月湧”。“星垂”、“月湧”是以細膩稱闊大的手法,首四句塑造了一個宏闊非凡寧靜孤寂的江邊夜境。

  後四句書“懷”:“名豈文章著”,聲名不因政治抱負而顯著,反因文章而顯著,這本非自己的矢志,故說“豈”,這就流露出因政治理想不得實現的憤慨。說“官應老病休”, 詩人辭去官職,並非因老而多病,什麼原因,詩人沒有直接說出。說“應”當,本是不應當,正顯出老詩人悲憤的心情。面對遼闊寂寥的原野,想起自己的痛苦遭遇,深感自己漂泊無依,在這靜夜孤舟的境界中自己恰如是天地間無所依存的一隻沙鷗。以沙鷗自況,乃自傷飄泊之意。

  全詩流露了詩人奔波不遇之情。詩的前半寫“旅夜”的情景。以寫景展現境況和情懷,寓情於景之中。後半寫“書懷”。抒發自己原有政治抱負,沒有想到卻是因為文章而得名揚四海,而宦途卻因老病而被排擠。表現了自己飄泊無依的傷感,字字是淚,聲聲哀嘆,感人至深。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