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洽幼年巧對諧音聯

[ 民間故事 ]

陳洽(1370—1426年),字叔遠,武進人,洪武年間因擅長書法被推薦授予兵科給事中系永樂年間,明成祖朱棣稱帝后為吏部右侍郎,後多次隨軍出征,參贊軍事。宣德元年(1426年)征討黎利時,因帶兵將領王通不聽陳洽的建議,莽撞進兵,致使大軍中伏,陳洽也披掛上陣,戰死沙場。陳洽好古力學,與陳濟、陳浚兄弟三人並知名,曾參與修撰《永樂大典》。

  陳洽幼年聰慧,8歲那年,與父親在江邊散步,見江上兩船齊發,一隻搖櫓,一隻揚帆,揚帆的居先,陳洽的父親即景出上聯曰:

  兩船並行,櫓速不如帆快。

  此時,恰好遠處有個牧童在弄笛,近處又有一人在吹簫,此景觸發了陳洽的靈感,即擬句對曰:

  八音齊奏,笛清難比簫和。

  他的父親聽了大加誇獎。

  “櫓速”與三國時東吳大都督“魯肅”諧音,“帆快”與西漢大將“樊噲”諧音;對句中,“笛清”與北宋大將“狄青”諧音,“簫和”與西漢宰相“蕭何”諧音。

  以古人名諧音成聯,不僅道出眼前之景,又敘出古人之事,魯肅不如樊噲之勇,狄青也難比蕭何之智。

補充糾錯
下一篇: 如火如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