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半聯吃半聯的趣事

[ 民間故事 ]

傳說清乾隆年間,煙臺有家酒店在開張之際,起名“半聯酒店”。

  店主人請當地名人題寫半副對聯:“一串無鱗,鰍短、蟮長、鯰大嘴”貼出,並在大堂設定書案,擺上筆墨紙硯,聲稱:誰能對出下聯,免費供給酒飯一個月。

  訊息傳開後,半聯酒店門庭若市,達官貴人、文人墨客聚集酒店,或低頭苦思,或評頭品足,議論紛紛,無奈說不出所以然來,都乘興而來,掃興而去。

  轉眼半月過去,好酒賣了幾十缸,錢也賺了不少,卻沒有人能對出下聯。

  一天,店主人在櫃檯,邊數錢邊得意地笑道:“看來這半副對聯,夠我吃一輩子了。”

  誰知話音剛落,從店外走進一位衣著寒酸的書生,聲稱要對下聯。

  店主人想:多少名人雅士都對不出,你一個窮書生也想露臉?

  沒想到,那書生走到案前,挽袖研墨,鋪平宣紙,筆走龍蛇,頃刻而就:“三元有甲,龜圓、鱉癟、蟹缺頭”。
不僅對仗工整,而且字跡也酷似上聯,渾如出自一人之手。

  頓時,店內客人發出一片讚歎聲。於是,店主人擺酒上菜款待,書生只受一頓酒飯,便飄然而去。

  望著書生遠去的背影,店主人長嘆道:我取名“半聯酒店”,意在招攬客人,今日下半聯已有人續上,看來酒店財運已盡也!

  奇怪的是,酒店自從貼出下聯之後,生意不但不蕭條,反而越加興旺,許多賓客慕名而來,或品味書法,或咂摸詞韻。

  十年後,店主成了腰纏萬貫的富翁。每當回憶起當年續出下聯的書生時,他就喜滋滋地說:“書生吃半聯,我也吃半聯,書生吃一頓,我吃了十年。看來,我真該謝謝他呀。”

  於是,這段“續半聯,吃半聯”的趣事,便在芝麻小城傳開了。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