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葉僧人的聯中故事

[ 民間故事 ]

清涼山位於南京漢中門內,素有“清涼古道”的美稱。山的附近佈滿各色古蹟,有清涼寺、掃葉樓、烏龍潭、駐馬坡等。每到中秋時節,楓葉如丹,桂子飄香。蒼松翠柏掩映著的山徑上,遊人登臨山巔,面對日落黃昏、晚霞似錦的秋色,感到格外心醉。

  掃葉樓坐落在山的南麓,它是明末清初著名畫家、詩人龔賢的故居。

  龔賢,是金陵八家之一,擅長山水畫,長期在南京從事繪畫創作活動。清軍攻佔南京後,他悲憤出走,在海安、揚州等地飄泊十年左右,之後又回到了南京,在清涼山定居,並在屋旁的半畝空地上,栽花種草,人稱“半畝園”。

  龔賢曾經自畫小像,畫中他穿著僧服,手持掃帚,作掃葉狀。他將此畫懸在樓上,“掃葉樓”因此得名。

  迎面壁間嵌有現代書法家林散之的“龔賢故居”石刻,樓下正中,懸掛著新繪掃葉樓僧像和新書舊聯,聯的內容是:

  老不白頭因水好;

  冬猶赤足為師高。

  對聯與掃葉樓僧像融為一體。上聯道出一個傳說,在掃葉樓附近有座清涼寺,院落清靜,環境古雅,後院有一口南唐保大三年(公元945年)的義井,名叫“還陽井”。相傳寺中老僧終生飲這口井的井水,發須至老不白。

  下聯描繪了畫面上掃葉僧人,手持掃帚,赤著腳,昂然屹立在寒風落葉之中,怒視蒼天的情景,表現了他不願做大清順民的凜然正氣。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