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沙射影

[ 民間故事 ]

含沙射影,比喻暗中誹謗與中傷,暗中攻擊或陷害人。又作“射影含沙”。應用這成語時應注意:只能夠用來比喻攻人無備,暗箭傷人和盲目攻擊等情形。假如爭鬥的雙方是明槍明刀的對抗,就不適宜引用這個成語了。

  該成語出自晉·幹寶《搜神記》卷十二:“漢光武中平中,有物處於江水,其名曰‘蜮’,一曰‘短狐’,能含沙射人。所中者則身體筋急,頭痛,發熱;劇者至死。”

  相傳古時候水裡有一種蟲,名叫蜮,又叫短狐,有時也稱作射衛或射影。

  它的頭上長有角,背上長有甲,沒有眼睛,長有三隻腳,有翅膀,能夠在水面上飛翔,嘴裡長著像弩一樣的東西,形狀像鱉,耳朵非常靈敏。

  當它在水邊時,如果聽見有人、畜從它身邊經過,就會從嘴裡噴出一種氣體,直射向人體,人畜如果中了這種氣體就會全身生病。

  它在水面時,如果聽見有人的腳步聲走近,就會用嘴含著細沙朝人或人倒映在水裡的影子噴射,人體或人影被射中後,也會生病不起。

  後來,人們把它改為“含沙射影”,用來比喻用心險惡、手段卑劣的人暗中進行造謠誣衊,打擊或者陷害別人的行為。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