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乾隆年間,才華橫溢的大學士紀曉嵐,主持編纂《四庫全書》,親自撰寫每書提要,號稱大手筆。
他的父親紀容舒曾在康熙年間當過姚安知府,著有《唐韻考》、《玉臺新詠考異》、《杜律疏》等書,是當時名聲甚響的文人。
紀曉嵐從小在父親的影響下,變得酷愛讀書,加上他天生聰慧,小小年紀便能詩善對。
他家常有文人來做客。大人們吟詩作對,他就在一旁靜聽。每逢有人出題考他,他都能立即張口應對,很少被難住。日子久了,他的善對之名傳得人人皆知,人們就給他冠以小神童的稱號。
一天,父親不在,他的一個朋友來訪,紀曉嵐捧上一杯香茶待客。
來客早就聽說紀曉嵐才智過人,有意試他一試,就應景出對:
客來茶當酒;
說完,他手捻鬍鬚,對紀曉嵐點頭示意。
紀曉嵐明白客人的考問之意,張口就對道:
賓至月為媒。
客人聽後大感驚奇,稱讚他說:“好個天下無雙的小神童啊。”
不久,父親回來了,老朋友見面兩人都非常高興,父親吩咐下人在園中擺酒與客人夜飲。
酒席中,朋友說起方才對句的事,又對紀曉嵐讚不絕口了,他說道:“今晚明月當空,恰恰是‘月作媒’呢。”說完,哈哈大笑。
第二天,朋友打算告辭離開,臨行時他摸著紀曉嵐的頭說道:“小神童,我們再對一聯怎樣?”
紀曉嵐笑笑地說:“請老前輩出句吧!”
朋友想了想,指著屏風上的《風吹梅花圖》吟道:
屏上畫梅,日日搖,風不動;
紀父在一旁暗想:這一聯可不簡單,小子你該怎麼應對?
紀曉嵐聽後也犯了難,眨巴著眼睛思索了好一會兒。
巧的是,這時一個丫鬟腳穿繡花鞋從堂前走過,紀曉嵐拍手笑道:
鞋頭繡菊,朝朝曬,霧難開。
父親心中暗暗稱許,朋友更是喜不自勝,連稱奇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