舅舅巧改對聯兄弟和

[ 民間故事 ]

從前,某地一戶小康人家,有夫妻二人,兒子兩個。兄弟倆從小一塊兒上學,一塊兒回家,感情很好。兩人都很聰明,雖然沒有考取功名,但吟詩作對都不在話下。

  後來,兄弟兩人都娶了媳婦,漸漸地就不和睦了。原來,兩個媳婦都不是賢慧的人,她們各自唆使丈夫分家。

  老夫妻還在的時候,這個家還勉強維持得下去。他們一死,兄弟二人就分了家,但仍在一個大門裡進出。兩人誰都不肯相讓分毫,勢同水火。

  舅舅實在看不下去,就出面調解。這兩人畢竟是讀書人,一經點化,就都有所醒悟,願意和好。

  這一年除夕,哥哥與弟弟商量說:“以前我們兄弟不和,大門一半歸你,一半歸我,春聯都沒好好貼。今年我們合寫一副春聯,告訴大家我們已經和好!”

  弟弟當即表示贊成,結果決定:哥哥寫上聯,弟弟寫下聯。

  哥哥想起自己幼年時如何盡心地照顧弟弟,現在弟弟不但不感恩圖報,反而處處與自己過不去,實在太不應該,於是提筆寫道:

  虞舜當年逢象傲;

  弟弟見哥哥以“虞舜”自比,而將自己比作舜的那個心術不正的弟弟“象”,心裡非常氣憤。弟弟也很有才華,對對方面並不亞於哥哥,他腦子一轉立刻有了佳對,其中也用到了典故。他將自己比作深明大義、替兄分憂的孔子的弟子司馬牛,而將哥哥比作禍害鄉鄰的司馬桓魁。那句下聯是:

  桓魁何日解牛憂。

  我們可以想象哥哥看後有多生氣。這之後,兄弟倆的關係又緊張起來。

  舅舅一看,覺得也太不像話了,這算是什麼和解?分明是在互相指責。於是他也提筆寫下一副對聯,將兄弟二人的對聯蓋住,上面寫道:

  兄比虞舜不大象;

  弟如桓魁亦非牛。

  他們兩人讀後羞愧異常,當場檢討了自己的過錯,從此二人和睦相處,互謙互讓。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