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公好龍(shè【yè】 gōng hào lóng):比喻自稱愛好某種事物,實際上並不是真正愛好,甚至是懼怕、反感。出自 漢·劉向《新序·雜事》。
楚國葉縣有一個名叫沈儲梁的縣令,大家都叫他葉公。他最喜歡龍了。
他穿的衣服上繡著龍,戴的帽子上也繡著龍。他住的房子,牆壁上畫著龍,柱子上刻著龍。這些龍都牙齒尖尖的,爪子尖尖的,很兇猛的樣子。
有一天,天上的龍聽說有個人很喜歡自己,就飛下來找他了。
龍來到那個人的家裡,他的頭才伸進視窗,尾巴已經到了屋頂上。這個非常喜歡龍的人,一看,那條龍尖尖的牙齒,尖尖的爪子,嚇得回頭就跑。
原來他喜歡的並不是真的龍,而是畫出來的假龍。
“葉公好龍”就是從這個故事來的。
“好”是“喜歡”的意思。有人嘴上說喜歡某件事情,實際上並不這樣,甚至還害怕某件事情,可以比喻作“葉公好龍”。
寓意:
這個故事,用很生動的比喻,辛辣地諷刺了葉公式的人物,深刻地揭露了他們只唱高調、不務實際的壞思想、壞作風。透過這個故事,我們要丟棄"理論脫離實際"的壞思想、壞作風,樹立實事求是的好思想、好作風。同時也諷刺了名不副實、表裡不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