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縉(1369年-1415年),字大紳,一字縉紳,號春雨、喜易,明朝時吉水(今江西吉水)人,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中進士,官至內閣首輔、右春坊大學士,參預機務。解縉以才高好直言為人所忌,屢遭貶黜,終以“無人臣禮”下獄,永樂十三年(1415年)冬被埋入雪堆凍死,卒年四十七,成化元年(1465年)贈朝議大夫,諡文毅。
解縉解縉自幼聰明好學,7歲能詩善文,且生性剛直。其文雅勁奇古,詩豪宕豐贍,書小楷精絕,行、草皆佳,尤善狂草,與徐渭、楊慎一起被稱為明朝三大才子,著有《解學士集》、《天潢玉牒》等;總裁《太祖實錄》、《古今列女傳》;主持編纂《永樂大典》;墨跡有《自書詩卷》、《書唐人詩》、《宋趙恆殿試佚事》等。
解縉家的房子恰好與曹尚書的竹林相對。
某年除夕,十二歲的解縉在大門上貼了一副春聯:
門對千根竹;
家藏萬卷書。
曹尚書見此聯不悅,心想,炫耀自家的幾本破書,還要拿我的竹林作陪襯,沒門!
於是叫人把竹子砍掉一半,有意使解縉無法作聯。
解縉見此情景,便在聯末各加一字:
門對千根竹短;
家藏萬卷書長。
曹尚書一見更加惱火,乾脆把剩下的竹子全部砍掉,看你解縉如何再寫?
可是解縉安然自若,只是在上下聯又添一字:
門對千根竹短無;
家藏萬卷書長有。
解縉兩次在聯尾加字,表面上看很有些“無理”。從內容上講是畫蛇添足,語法上也有些不通。但在這則故事具體情況中,這種“無理”卻是絕妙的“有理”。真是“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曹尚書終於再也無計可施,只可惜了那一園好竹子!
還有一次,告老還鄉的李尚書不信解縉有此高才,他宴請幾個權臣顯貴作詩,派人叫解縉前來應對,想有意當眾奚落他一番。
解縉來到李府,只見大門緊閉。家人說主人吩咐要他從小門進入,他站在大門口硬是不走小門。
李尚書聞情走來大聲說:“小子無才嫌地狹”;解縉即答:“大鵬展翅恨天低。”尚書聽了大吃一驚:呵,這小子口氣倒不小,忙命人開啟中門相迎。
剛入席,一權貴便想借題嘲笑他母親在家做豆腐,父親挑上街叫賣的貧寒身世,對他說:“聽說才子能出口成對,今日請你以你父母職業為題如何?”解縉聽了,明知是奚落自己,不慌不忙地吟道:“戶挑日月上街賣;手把乾坤日夜磨。”眾人聽了,無不拍案叫絕。那權貴卻魚骨梗喉似的上下不安。
另一顯貴見解縉身穿綠襖,便也出一上聯譏諷他:“井裡蛤蟆穿綠襖”;解縉見那人身穿紅襖,靈機一動說出下聯:“鍋中螃蟹著紅袍”。那顯貴聽了暗想:這小子好厲害,我把他比作活蛤蟆,他卻把我比作死螃蟹。但又無理髮洩,只好自認倒黴。
酒過三巡,尚書欲壓服解縉,用手往天上一指,自命得意地說:“天作棋盤星作子,誰人敢下?”解縉聽罷,用腳在地上一頓,說:“地作琵琶路作弦,哪個能彈!”口氣比他還高。尚書奈何不得,啼笑皆非。
這時,解縉舉杯祝酒說:“難得今日群才雅集,我願題贈一聯助興”。尚書聽罷,忙叫人拿來文房四寶,解縉揮毫舞墨,然後擲筆大笑而去。
眾人走過來一看,瞠目結舌地半天說不出話來,原來這是一副借物寓諷聯:“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