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賊教堂

[ 民間故事 ]

這個故事發生在紐約州的克林頓,這個克林頓不是前總統,而是一個縣名。克林頓有個叫丹尼莫拉的小鎮。可一提丹尼莫拉,當地人說的卻是蓋在那裡的監獄,監獄如今有大名:克林頓矯正所,但在大家嘴裡,它就是丹尼莫拉。

  丹尼莫拉曾是紐約州最大的監獄,以防範極嚴聞名,曾被大家戲稱是紐約的西伯利亞。紐約市很熱鬧,紐約州很荒涼。克林頓在紐約州的最北端,一直無聲無息。可是這兩年,一部9分鐘的小影片,讓它突然出了名。因為影片介紹了丹尼莫拉監獄大牆內的教堂:好賊教堂。

  論模樣,就是放在歐洲。好賊教堂也一點不慚愧。它寬16米,長40米,有個高達32米的尖頂,全部用石塊砌築。外觀古典渾厚,室內古樸精緻,天成的藝術,一點不造作。好賊教堂有70多年曆史,在年輕的美國,就算古董。教堂供奉著一個特殊聖人。天主教講“封聖”,封聖規矩是“封死不封活”。唯有他是唯一活著就受封,更是唯一由基督親封的聖人。他就是聖迪斯馬斯,一個囚徒,一個賊。

  在美國旅行,常會看到教堂前面的坡地上,豎立著3個並行十字架,我曾經很奇怪:為什麼是3個?原來《聖經》記載,當基督受難,被釘在十字架上的。除了基督,左右還有兩個十字架,釘著兩個賊。

  他們被釘上十字架後,《聖經》記述道:“這時,其中一個懸掛的罪人對著基督發怒:‘你不是救世主嗎?那麼。救我們、救你自己啊。’可是,另一個罪人卻回斥了他:‘你難道不敬畏神嗎?我們受了公平審判,我們的判決和罪行相符,可是這個人,他並沒有犯罪啊。‘然後他對基督說:‘到了你的國度,記住我。’基督回答說:‘阿門,讓我告訴你,今天,你將和我一起去天堂。”’於是,迪斯馬斯變成了聖迪斯馬斯。可是,俗世總是有偏向的。在人的眼裡,聖迪斯馬斯多少還是一個賊。所以。一樣是聖人,你可以在人的國土找到無數聖保羅、聖約瑟夫教堂,很難找到聖迪斯馬斯教堂。在美國,也一樣。直到1937年,安布魯斯·海藍德牧師來到丹尼莫拉。

  1844年,丹尼莫拉建立監獄,是因為附近的礦山需要囚徒開礦。1877年礦山關閉,卻有越來越多的囚徒來到這裡,轉行做工。為了應付,監獄擴大和改建,築起高達18米的水泥圍牆,結結實實,到今天還紋絲不動。監獄改變人,改變是囚禁經歷本身,囚徒和非囚徒在內心裡,也許永遠是兩個世界的人了。更何況,那還是一百多年前的條件,很多囚徒在關押中精神失常。因此,1899年,丹尼莫拉里面就蓋了一個精神病院,集中關押瘋了的囚徒。1929年,丹尼莫拉暴動,引發了紐約州的監獄條件改良。可改良還是很有限。幾年後,來這裡為囚徒們做彌撒的海藍德牧師,看著簡陋小廳,深感自己還應該為改變囚徒的內心困境,再做點什麼。他有了一個夢想,要蓋一個和囚徒們心靈相通的真正的教堂。他想到了那個囚徒聖人。

  他計劃蓋一個獨立建築的教堂,而不是監獄建築物附帶的廳堂,在全美國監獄裡,還沒有這樣的先例。剛剛提出計劃,海藍德牧師就遇到障礙:紐約州政教分離協會表示堅決反對。結果,紙上的教堂先演化成了一場官司。

  好賊教堂是不是可以造,應該不是一個人或一群人隨心所欲的決定,而是一件需要以法律為依據作出判斷的事情。有沒有法律規範,影響到的,一定不只是囚徒。

  好在法庭最終裁決,建監獄裡的好賊教堂,是保障囚徒們宗教信仰自由的權利,並不違反政教分離原則。接下來,牧師幾乎用盡一切辦法,乞求募款。也從倒塌的舊穀倉舊房舍取得舊木料。在募捐中,最有名的捐款人是綽號“好運者”的路西亞諾,就是被公認為“現代有組織犯罪之父”的那個義大利西西里人。他慷慨伸出援手,捐建了全部紅橡木的長椅,因為,他也是在丹尼莫拉度過十年的前囚徒。人工倒是不愁,囚徒們以前所未有的熱情投入到教堂建造中。他們以前知道,教堂是神和聖人的舍宇,而今天卻看到,這裡即將供奉的聖人,竟是他們之中的一個。

 

補充糾錯
上一篇: 我們的節日
下一篇: 中秋節的來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