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民托馬斯在義大利一個叫金色海岸的海灘上向遊客兜售各式小商品,托馬斯每天都很辛苦,但收入卻不理想。
一天,托馬斯偶然聽見兩位前來度假的遊客在交談,其中一個人說:“我必須得儘快回去,這裡方圓好幾公里內都沒有一個教堂,沒法每天祈禱。”另一個回應道:“是呀,這樣下去,主會怪罪於我們的。”
這也難怪。義大利是一個宗教氛圍濃厚的國家,全國90%以上的人都信仰天主教,其餘則分別信仰新教、東正教、伊期蘭教等等,信徒成員眾多,全國大小城市、村鎮均有教堂,虔誠的教徒每天至少都要到距離自己最近的教堂裡祈禱兩次。
聽到這裡,托馬斯靈機一動:前來度假的人中一定有眾多信徒,如果自己在海灘邊建幾座教堂。供遊客們每天祈禱自己則從中收取一定的門票費用,一定能大賺一筆!
但轉念一想,托馬斯又洩氣了,教堂可不是說建就建的首先需要場地,這必須要得到義大利土地管理部門的批准,而且更重要的是,即便他們批准了,建教堂的錢又從哪裡來呢?落成一座教堂至少需要幾十萬歐元的費用。
托馬斯再次陷入糾結中。就在此時,眼前好幾個拉著氣球在沙灘上快樂奔跑的孩子給了他靈感——做幾座充氣教堂!把它們安裝在沙灘上,既不需要土地管理部門的審批,又不需要很大的投資。在每個信徒的心中,他們所需要的只不過是一種祈禱的載體而已。
說幹就幹。托馬斯很快便趕到了羅馬,找到了一家專門為企業做充氣彩虹門的公司,要求對方分別做出天主教堂,新教教堂和東正教堂的充氣式模型。
沒過幾天,三座充氣式模擬“教堂”佇立在金色海岸的沙灘上。
這一奇妙的創意引來了眾多遊客,聽說能一邊度假休閒,一邊也能和在家裡一樣,每天早上和晚上都能進入“教堂”做祈禱,遊客們都高興極了。他們分別進入這三座充氣式模擬“教堂”中祈禱,尋求內心的平靜與安寧。
雖然每進入托馬斯的“教堂”祈禱一次,需要交納2歐元(約合人民幣17元)作為門票,但幾乎沒有人覺得收費是不合理的。
目前,托馬斯的三座充氣式“教堂”已經幫他賺得近百萬歐元的收入了,他正計劃把這種“充氣教堂”推廣到國外的海灘上去。
給創意充上氣,財富就在不遠處。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