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帝廟前解糾紛

[ 民間故事 ]

在唐縣的潘莊,有一個潘姓小康之家,父母亡故,屍骨未寒,兄弟三個就要拆產分家。分家是大事,由舅舅出面主持。可是拆產方案拿出了幾個,吵吵鬧鬧好幾天,就是不出結果。

  這兄弟三個錙銖必較,誰也不讓誰,讓舅舅束手無策。最後那當大哥的竟賭氣出了一個餿主意:把現有的房產、田產全部賣掉,大家分錢,三一三十一,誰也不吃虧,另兩個混賬弟弟竟也賭氣答應了!舅舅卻不答應這個方案。為什麼?俗話說急賣賣不出好價錢,最終是把好處便宜了外姓人。況且老二愛賭博,老三愛喝酒,大把的現錢到了他們的手裡能存得住嗎?因此,當舅舅的就把這個糾紛訴給了縣太爺,讓官府鎮鎮這三個混賬東西。

  這縣太爺讀的是聖賢之書,愛的是仁人君子,恨的是骨肉相殘。聽了那舅舅的請求,問:“那兄弟三人,可都讀過書嗎?”

  舅舅說:“豈止讀過書,那老大還是個秀才,老二老三也都是童生!”

  縣太爺說:“如此,或許可以教化。”原來,離那潘莊不遠的鎮上有一座關帝廟,最近修葺一新,廟裡的和尚邀請縣太爺給大門上題一副對聯。縣太爺已經答應了,只是還沒有想出來。剛才聽了潘家兄弟們的糾紛,靈感突發,想出了一副絕好的對聯,便對那舅舅說:“明天上午讓你那三個外甥去關帝廟,我要在那裡處理他們的家產糾紛。”

  第二天上午,大家得知縣太爺要在關帝廟前調解潘家兄弟的財產糾紛案,一大早就趕來看熱鬧。沒想到縣太爺只是略略問了一下糾紛的起因和現狀,並沒有馬上調解,而是要大家向後退退,他要先給關帝廟的大門上題一副對聯。只見他舉起筆,筆走龍蛇,一副對聯頃刻寫就:

  異姓勝同胞,笑他人同胞異姓;

  三分歸一統,恨當年一統三分。

  寫罷,把潘家老大喚過來,問:“潘秀才,你說說關雲長為什麼被尊為公,奉為聖,封為帝,成為老百姓心目中的神?”

  這問題難不住潘家老大,他張口就答:“因為關二爺視異姓兄弟為骨肉,凡事義字當頭,義薄雲天。”

  縣太爺道:“不愧是黌門秀才,說得好!”然後閃開身子,指著那副墨跡未乾的對聯說:“鄉民愚昧,多數人目不識丁。你把這副對聯宣講一遍,替我教化百姓。”

  縣太爺的命令不能違拗,潘家老大隻好點頭,先照本宣科地讀道:“異姓勝同胞,笑他人同胞異姓……”

  沒等潘家老大宣講,圍觀的鄉民“轟”的一聲笑了。雖然鄉民識字不多,可劉關張桃園三結義的故事卻是知道的,人家是異姓勝過同胞,所以才笑那曹丕同胞相殘,逼得曹植髮出“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千古長嘆。你們潘家同胞與曹丕兄弟何異?這副對聯就是嘲笑你們潘家兄弟呢!

  潘家老大面紅耳赤,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才好。潘家的老二老三聽過對聯也都羞紅了臉,低著頭不敢看人。潘家老大是秀才,見官可以不跪的。可是他卻“撲通”跪倒,雙手掩面,說:“縣太爺,學生知錯了!”

  縣太爺拉起了潘家老大,語重心長地說:“你是長兄,長兄如父。如果拿出父母的情懷對待拆產分家一事,還會有什麼糾紛!”

  潘家老二老三也過來向縣太爺認錯,表示再不會斤斤計較,惹人恥笑。

  一副對聯化解了一樁糾紛,把那位舅舅佩服得直伸大拇指:這個縣太爺,中!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