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老與對聯的故事

[ 民間故事 ]

改聯、贈聯,落第姑娘重塑生活信心

  1962年秋,郭沫若到著名的佛教聖地普陀山遊覽,途中工作人員撿到一個筆記本,隨手翻開一看,筆記本的扉頁上寫著一副對聯:

  年年失望年年望,處處難尋處處尋。

  橫批:“春在哪裡”。

  再翻一頁,還有一首似乎是對生活已失去信心的絕命詩。看到這裡,郭老讓工作人員趕快設法找到這個筆記本的主人。原來,這是一位高考落榜的姑娘,名字叫李真真。她不僅連續兩屆高考失利,自己的愛情生活也受到挫折。在一連串的打擊面前,她對未來生活失去了信心,於是準備魂斷普陀。郭老了解情況後,讓工作人員立即將筆記本送還給她,並將她筆記本上原來的對聯改為“年年失望年年望,事事難成事事成”。橫批改為“春在心中”。

  同時,郭老還將蒲松齡落第後寫的《自勉》聯書贈姑娘: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

  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姑娘看後,非常感動。特別是當她知道幫她改對聯又書贈對聯的是文化巨人郭沫若時,更是激動不已,從此打消了輕生的念頭,重新揚起生命的風帆開始新的生活。

  數易匾額,再寫“推敲”佳話

  1962年夏天,在四川省中江縣中國人民志願軍特級戰鬥英雄黃繼光的故鄉,建成了一座黃繼光紀念館。當地負責同志親自給遠在北京的郭沫若寫信,想請他為紀念館撰寫一副對聯。 郭老接信後經過認真思考,很快寫出瞭如下一副對聯:

  血肉作干城,烈概在火中長嘯;

  光榮歸黨國,英風使天下同欣。

  上下聯是寫出來了,但匾額題寫什麼呢?郭老冥思苦想,躊躇不定。他開始擬了幾個,如“永垂不朽”、“浩氣長存”、“氣壯山河”等等,都覺得缺乏新意,太一般,難以突出英雄的革命氣概。接下來,改了個“藩翰中朝”,又認為“藩翰”二字過於典雅,也圈去了。後又擬改“火中鳳凰”、“青年師表”、“人民模範”,感到空泛而不貼切。再又改為“血鑄和平”、“國際英雄”,也不太滿意。就這樣,他連續想了二十多個,最後才定下了“凱歌百代”作為匾額。這短短的四個字,雅俗共賞,含義雋永,成就了近代詩聯推敲的一段佳話。

 

補充糾錯
上一篇: 尋隱者不遇
下一篇: 三年不許說人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