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邊攤看似不起眼,其實有大賺頭,很多街頭小販月收入超過白領,買房買車早就成了人生贏家。
小編在學生時代,是路邊攤的常客,認識了一位賣烤麵筋的大叔。今天給各位講講他的經歷。
烤麵筋大叔在賣烤麵筋以前也是賣小吃的,不過是賣烤肉、燜子之類,可能是行情不好,他想改行做利潤比較大的烤麵筋。烤麵筋利潤大,但是技術相對也較高。
首先調料得好。他自己不會調,於是買了兩條煙、帶了兩千塊錢去拜師。果然同行如敵國,人家連家門沒讓進,就站在門口對他說調料裡面有哪些原料,然後用油調和;聽起來很簡單,其實跟沒說一樣,就好比把大象關進冰箱分幾步。這原料放多少,什麼時候放,多大火候都有講究。
聽的一臉迷茫的大叔回家也沒鼓搗出來,求師不成,就自己去各個麵筋攤買麵筋吃,邊吃邊猜裡面有什麼料。他說有次一串麵筋吃了兩天。
接下來就是買各種原料自己閉門研究,試驗了好多次,光買調味品就花了幾千元,連晚上睡覺腦子都在想裡面有什麼,屢敗屢戰終於調出比較滿意的醬,在當地的烤麵筋圈裡有了一席之地。
除去人力因素以外,一切成本都算上甚至包括電動三輪車每天往返的電費(器材和三輪車的折舊和攤銷就不算了,因為小編不是學會計的,不會算),一串麵筋的成本大概一毛七分到八分之間,賣一塊五毛錢一串,成本毛利潤率471%,賣得好時一個月能掙一萬元左右。他神秘的笑了笑問小編家裡有沒有閒人,幹這個包賺不賠。後來他買了車,在當地買了房,送子女上了大學,比很多白領更成功……
為別人打工,不如自己創業,這是很多人的想法。其實,路邊攤還有個不為人知的秘密,這些經營者之間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而且這些人絕大多數都能攀上親戚,就像幾乎所有列印店的店員都是同一個口音一樣。
據業內人士介紹,這些店主無意間設立了一個壁壘,一個外人難以進入的壁壘。
首先,很多小吃都有秘方的,如果沒有圈內人傳授,外人是不可能知道的,而如果是同鄉的親戚要開店,獲得秘方的機率很高,外鄉人幾乎是不可能得到這樣的機會。
其次,一個外鄉人,如果輕易使用了某個小吃的店招,很有可能會招致麻煩,小到總有人搗亂,大到惹上官司。
第三,這類小吃店往往都會有幾種關鍵食材必須從老家採購,如果不是老鄉關係,這些原材料是無法輕易採購的。
第四,老鄉之間的好處,就是開店時會省去很多搭建人脈關係的時間,因為大家都是老鄉、親戚,往往交代一句話就“OK”了,而且開店錢不夠,借給你沒有問題,都是親戚裡道,不還不好意思,也不好借錢逃跑。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看似微不足道的工作,只要用心經營,背後也隱藏著致富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