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5日,23歲的寧波女孩嚴意娜來到甘肅省隴西縣宏偉鄉賈家山小學支教。
嚴意娜是個“80後”,老家在浙江鄞州,是寧波通標標準技術服務有限公司的一名職工。這次到隴西支教的機會,是她好不容易爭取來的。
剛來到學校,嚴意娜發現孩子們功課不好,於是常留學生在學校寫作業並加以輔導。一位老教師知道後提醒嚴意娜:“意娜老師,你想讓學生多學一些知識,出發點很好,但下午還是讓學生們早點回家吧,因為他們在回家路上要攀爬險峻的峽谷,天黑了非常危險。”
嚴意娜想象不出上學的路到底有多危險。一天放學後,她決定和孩子們一起去體驗一番。他們走出學校,沿著一條陡峭的羊腸小道前行。
大約半個小時後,一道深達數十米的峽谷橫在他們面前,兩邊是陡峭的山壁,底部是結了冰的河流。孩子們每天要從對面山頂沿著峭壁走到谷底,趟過谷底的河流,再從谷底慢慢爬到山上來。放學回家,他們要再爬一次峭壁峽谷。
眼前的深溝,讓來自江南的嚴意娜感到頭暈目眩,雙腳顫抖,她只好和學生們告別。
下溝的時候,孩子們一會兒小跑著保持平衡,一會兒手腳並用地攀爬,走到險要處,土石亂飛,如稍有不慎踩錯一步,就會掉進深淵。嚴意娜看得心驚肉跳,等孩子們安全爬到對面的山坡,她才感到後背涼颼颼的,原來是被嚇出了一身冷汗。
連續幾個晚上,嚴意娜無法入睡,山溝峽谷的險境一直在她腦海晃動。
一天晚上,嚴意娜到一個學生家做家訪,看到餐桌上除了土豆沒有別的蔬菜,晚飯就是啃點土豆喝點水,一碗水一家五口人輪著喝。
嚴意娜心頭一酸:“大伯,你們家一年四季都是這樣生活?”“沒啥,我們習慣了。你從江南水鄉來到窮山惡水,嚴老師,讓你受苦了!”說著,那位大伯將兩個溫熱的土豆塞給嚴意娜。嚴意娜心酸得眼眶一熱,淚珠滴了下來……
嚴意娜暗暗發誓:一定要為貧困的高原老百姓辦點事!忽然,她冒出一個大膽念頭:要是在孩子們上學途中攀登的峽谷兩邊架一座橋,那該多好啊。這樣學生上學再也不用爬上爬下,還能讓更多的孩子上學唸書。從此,造橋的念頭像磁鐵一樣牢牢地吸住了她的每根神經。
涓涓愛流匯成大潮
支教結束前夕,嚴意娜向高原的父老鄉親許下諾言:一定要為孩子們建座橋!她請宏偉鄉政府找了一名本地工程師,估算造橋資金。現場勘察之後,那名工程師給出的造橋預算金額是57萬元。
想到要募捐近60萬元,嚴意娜心裡直打鼓。但她相信,當寧波人民知道遙遠的黃土高原有一群孩子上學這麼艱難,一定會伸出援助之手。
2010年3月,嚴意娜打算在黃土高原建橋的想法被她家鄉鄞州的有關媒體報道出來。很快,有人打來電話要捐款。旗開得勝,嚴意娜非常高興。
可是事情並沒有她想的那麼順利,兩個月過去了,捐款只有五六萬元,還不到工程造價的一個零頭。為了建起“愛心橋”,嚴意娜先後發起了多次慈善募捐活動,還與同事一道組織“我的公益夢想”創意大賽。很多熱心市民紛紛響應,又募集到幾萬元。此後,造橋資金的募集陷入困境。
幾個好心的朋友見此勸嚴意娜知難而退,別再折騰了,可她不甘心。
一天,嚴意娜突然得知有位市民要為建橋捐款,而且是一筆鉅款,她迫不及待地撥通了對方的電話:“您好,聽說您要為建橋捐款?”
對方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說:“我們一直在關注你建橋的事情。”緊接著又問了一句“缺口還有多少?”“50萬元!”嚴意娜大著嗓門回答。“剩下的錢我們全包了!”對方擱下電話。聽到這裡,嚴意娜激動得伏在桌上大哭了一場。
在約定時間,嚴意娜見到了那兩位好心的捐款人,但他們提出了嚴格的捐款條件:嚴意娜必須親自去宏偉鄉辦妥建橋的有關手續,同時她必須在建橋期間親自監督管理,什麼時候橋建好,什麼時候她才能回來。
同事勸嚴意娜不要輕易答應,她斬釘截鐵地說:“為了黃土高原的孩子,即便辭職我也要去!”嚴意娜一口答應了對方的要求。隨後,她隻身一人再次來到宏偉鄉,用一週時間辦齊了所有的建橋手續。捐款人非常滿意,很快就將50萬元錢打到指定賬戶。
2010年5月底,嚴意娜和寧波、蘭州的幾名橋樑專家再次來到宏偉鄉勘察現場,以正式確定橋址。
但看過現場,所有的專家都斷言:“五六十萬元要在這個地方建橋簡直是天方夜譚!”這話似當頭一盆冷水,把嚴意娜澆了個透心涼。
接下來兩個月,嚴意娜一邊四處奔波繼續籌款,一邊等待建橋方案的敲定。經反覆論證,7月底,橋壩的施工圖破土而出,最終預算比初期的57萬元多出36萬。嚴意娜的愛心感動了寧波這座城市。
一天,一位母親帶著兒子,抱著10萬元現金來到鄞州區慈善總會。這位母親說,這筆錢以她兒子的名義捐贈給嚴意娜建橋,這是母親送給孩子18歲的成人禮物。此後,越來越多的愛心匯成了洪流……
“愛心橋”跨越溝塹
2010年8月29日上午,賈家山村的山溝中彩旗飄揚、鼓樂震天,“寧波愛心橋”奠基儀式在這裡隆重舉行。人群中,嚴意娜輕輕地摘下眼鏡,轉向身後的深壑,淚水在她文靜的面龐上恣意流淌……
經過近四個月的緊張施工,“愛心橋”終於落成。2010年12月18日拂曉時分,賈家山村與對面槐樹岔村一片沸騰,人們奔走相告:寧波女孩嚴意娜建的“愛心橋”今天開通啦!孩子們穿上嶄新的衣服,雀躍在山間小路上。
早上7時,賈家山小學的學生們陸續來到學校,孩子們組成了開通儀式的儀仗隊。站在嶄新的橋面上,嚴意娜看到學生們在橋上跑著跳著,她猛然抽泣起來。此時,誰能體會到,跨越2500公里,連線甘浙兩地的“愛心橋”,浸透著一名柔弱女孩的多少心血和淚水。
當記憶中的溝壑被一條堤壩型的橋面取代時,槐樹岔村75歲的老人王玉賢還是使勁地揉著眼睛,這座橋他曾經在睡夢中走過,現在竟然成了現實。村民董福為了參加開通儀式,特意颳了鬍子,穿上壓在箱底連過節也捨不得穿的中山裝,他說,這座橋是鄉親們的福根,原來去鄉里趕集要兩個小時才能到,現在可好了,騎腳踏車25分鐘就到了。更重要的是,如今有了橋,孩子們上學大人就放心啦!
已經90歲高齡的賈玉祥拄著柺杖,一瘸一拐地在橋上留下了一個個腳印。當走到嚴意娜身邊時,他緊緊抓住嚴意娜的雙手,用顫抖的聲音說:“是你這個寧波女娃啊,好人哪!我讓大夥在橋頭為你立塊碑……”
回到家鄉後,嚴意娜收穫了太多的榮耀:寧波市志願者形象大使、“浙江驕傲”最具影響力人物、入選“中國好人榜”、浙江省“十大傑出青年”、第三屆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
面對耀眼的光環,嚴意娜淡然置之,她心中想著的仍是山區的那些孩子。
2011年11月初,她給隴西縣領導寫了一封信:“高原孩子們太苦了,目前我又籌到80萬元愛心款,準備在隴西建一所學校,並動員寧波更多的愛心人士與學生結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