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臂天使”托起小村莊的希望

[ 現代故事 ]
塵肺病是一種因長期在粉塵大的環境裡工作而造成的疾病,近年來成為許多農民工的“職業病”。在重慶市忠縣拔山鎮芋荷村.外出務工的村民較多.早在5年前就有數十名塵肺病患者登記在冊。由於經濟條件較差,許多村民對自身疾病欠缺瞭解,對未採失去了信心。

  就在小村莊被絕望的陰霾籠罩時.殘疾村民韓家蘭開始研究塵肺病,最終用所學到的知識驅散了村民的病魔。

  兒子感染塵肺病,獨臂母親要“自救”

  2011年11月14日,重慶市忠縣的天氣久雨初晴,終於迎來了一個豔陽天。在忠縣拔山鎮芋荷村7組的一塊空壩上,一位滿頭銀髮的獨臂老人,正站在陽光下和一群塵肺病人親切地談心。她就是65歲的韓家蘭,一位被病友們視為精神支柱的堅強老人。

  韓家蘭7歲那年被毒蛇咬傷,永遠失去了右臂。她因不能像正常孩子那樣寫字,到了上學年齡去學校報名時,被當地小學拒收。

  突如其來的變故並沒有打倒這個堅強的女孩。她每天晚上去夜校上識字班,白天則一邊幫父母幹農活,一邊抽空用左手拿著瓦片、石頭等吃力地反覆練習寫字。她10歲那年,當地小學老師和校長被她的刻苦精神所感動,主動上門請她入校讀書。

  小學畢業那年她已經16歲,儘管渴望讀書,但貧寒的家庭條件卻不允許。韓家蘭沒有為難父母,很快接受了現實,從此下地耕種勞作,和命運較勁。

  韓家蘭17歲那年被推選為村團支部書記,3年後與同村的汪朝坤相戀結婚,並先後生下汪秋紅和汪秋華兩個兒子,一家4口其樂融融。然而,世事無常,就在韓家蘭一家日子過得有滋有味時,不幸降臨。

  1979年春天,韓家蘭家蓋新房,就在房子即將建成時,丈夫汪朝坤不慎從房頂掉下來,摔斷了脊椎骨,再也不能從事體力勞動,家裡的重活全落到韓家蘭一人身上。那時兩個孩子還小,韓家蘭憑著自己的堅強毅力,咬牙撐起了這個家。

  20世紀90年代,農村青壯年開始陸續外出打工,汪秋紅和汪秋華兩兄弟為了減輕母親的負擔,也輟學去浙江打工掙錢。兩兄弟很懂事,每個月都省吃儉用,將工資寄回家。然而,好景不長,這個家的厄運接踵而來。

  2002年3月,在外打工的汪秋紅和汪秋華兩兄弟突然回到重慶老家,並稱不準備再出去打工了。兒子的理由是回家照顧年邁的父母,可韓家蘭總覺得其中有問題,直到後來發現兩個兒子只要稍微幹一點重活就會累得氣喘吁吁時,她的心情一下子沉重起來。

  在韓家蘭的多次逼問下,兩個兒子道出了實情。原來,汪秋紅和汪秋華兩兄弟一直在沿海的工廠幹活,雖然工資高但工作環境差,生產車間裡常常被粉塵籠罩著。

  兩年前,汪秋華感到身體不適,去醫院查出已患了塵肺病,不久汪秋紅也查出患了同樣的病。由於工廠不正規,他們沒有得到相應的賠償,又怕父母擔心,所以一直隱瞞病情。

  韓家蘭是個老實巴交的婦女,從來沒聽說過什麼塵肺病。她想,這應該不是什麼絕症吧?

  可看著兩個兒子病快快的,她感到十分揪心,忙問兒子: “這病能治好嗎?”

  “估計很難!反正就靠保養唄。”大兒子汪秋紅說。其實他們也不知道塵肺病能不能治好,只是這兩年來病情反覆發作,讓他們有些絕望。他們回家一是身體不允許再幹重活,另一個原因是想趁還能活動,好好孝敬一下父母。

  然而,他們在家還沒待上一個月,就先後出現了胸痛、咳痰、呼吸困難等病徵。不能讓兒子這樣等死!韓家蘭有些坐不住了。她一邊硬拉著兩個兒子到縣裡的醫院治療,一邊四處打聽偏方。

  隨著對塵肺病的逐漸瞭解,她發現這個病並沒有那麼可怕,只要配合治療,同時進行必要的心理疏導,是可以控制病情的。其實,她的兩個兒子還處於塵肺病第一期,只是由於對病情不太瞭解,精神垮了,已經向病魔妥協。

  韓家蘭決定親自給兩個兒子做心理治療。“兒子,我們回家,你們這病我心裡有底,死不了!”

  2002年4月下旬,韓家蘭再次帶兩個兒子到縣人民醫院看完病後,信心滿滿地對他們說。

  汪秋紅兩兄弟不知道,母親這次除了帶他們到醫院看病,還到書店買介紹塵肺病治療和保養的相關書籍和一本字典.她要現學現用,幫助兩個兒子走出陰霾。

  創辦“康復中心”,免費救村民

  “想要治好塵肺病,首先是離開原來的粉塵工作環境,更重要的是保持樂觀的心態,樹立戰勝病魔的信心,積極鍛鍊身體。你們覺得天塌下來了嗎?老媽的天都坍塌了多少次,可我這一輩子並沒輸掉什麼……”回到家裡,韓家蘭和老伴兒一起給兩個兒子做思想工作。兩個兒子頻頻點頭。

  從那以後,韓家蘭根據農村條件,每天清早起床叫醒兒子,然後帶著他們一起沿著村子跑步,呼吸青山綠水間的清新空氣。然而,如此簡單的鍛鍊方法,汪秋紅和汪秋華只堅持了兩天就打起了退堂鼓。

  “媽,知道你是為我們好,但藥都治不好的病,鍛鍊能起作用嗎?不如讓我們在最後這幾年過得舒坦點。再說,農村人一大早起來就幹活,我們卻圍著村子瞎跑,人家看了還不笑話啊……”兩個兒子不約而同地說出了自己的心裡話。

  韓家蘭偶爾也看到別人對自己兒子指指點點,在背後猜測正值壯年的兄弟倆到底患了什麼怪病。

  “別人說又不會要你們的命!我查了很多資料,都說要治好這病必須樹立信心和加強鍛鍊,而且醫生也這麼說的……”韓家蘭每天早上仍舊帶著兒子鍛鍊身體,並照顧好他們的飲食,讓營養均衡。

  傍晚時分,忙碌了一天的她總是忘不了再和兒子談談心,徹底打消他們對塵肺病的畏懼情緒。

  這樣堅持鍛鍊一個月後,村民們幾乎都對這個家庭產生了好奇,更有人直接向韓家蘭打聽她的兩個兒子到底得了什麼病。韓家蘭也不遮不掩,將兒子的病情和盤托出。

  2002年7月,韓家蘭帶著兒子鍛鍊了3個月,兩人的病情已有明顯好轉。一開始,兩個兒子每跑幾百米,就會不停喘氣,請求停下來歇息一會兒。3個月後,兒子跑步時歇息的時間越來越少,有時還將韓家蘭遠遠地甩在身後。這一切,韓家蘭都看在眼裡,喜在心頭。

  這年10月,汪秋紅和汪秋華經過母親的貼心“治療”後,病情得到控制,身體也恢復了健康。為了讓父母過上好日子,兩兄弟又信心滿滿地前往沿海打工。

  汪家兩個兒子患塵肺病的訊息早已在村裡傳開,如今又都若無其事地外出打工。這在常人看來並沒有什麼,但對一些正遭受同樣病魔摧殘的村民來說,無疑是個天大的好訊息。此後,隔三岔五就有患塵肺病的村民到韓家蘭家打聽治療秘方。

  當韓家蘭說出實情後,大多數病人都不相信,有的甚至責怪她沒有愛心,不願幫助別人。

  這件事讓韓家蘭感慨萬千。在幫助兩個兒子控制病情時,她慢慢對這個病產生了濃厚興趣。在她看來,兒子鍛鍊半年就可以重返崗位,如果自己再鑽研一些專業知識,不就可以拯救更多的病人嗎?不久,村裡發生了一件事,更加堅定了韓家蘭與塵肺病作鬥爭的決心。

  2003年春節後的一天,韓家蘭見一個叫張鐵虎的鄰居有很多天沒出過家門,就準備去看看。張鐵虎的父母早逝,他很小就出去打工,30多歲了還沒結婚,直到半年前才回村,而且很少出門。

  當韓家蘭敲張鐵虎的房門時,卻發現門虛掩著,半天沒有人答應。突然,她聞到屋裡飄出一股刺鼻的味道,心裡一怔,預感到大事不妙,急忙推門進去。

  眼前的一切讓韓家蘭傻眼了:張鐵虎坐在床上,淚眼模糊,手裡拿著一瓶農藥正準備喝下去。千鈞一髮之際,韓家蘭跑過去一把奪下他手中的農藥瓶。

  “讓我死了算了。”張鐵虎趴在床上,像個孩子一樣絕望地哭起來。

  張鐵虎也因去城裡打工患上了塵肺病。他將打工賺的錢都花到治病上去了,但卻沒治好病。為了能娶個媳婦,他一直隱瞞著自己的病情,可後來發現病情越來越嚴重,又沒人照顧,連自身的勞動力也在逐漸喪失。張鐵虎感覺自己就像個廢人,所以才有了輕生的念頭。

  聽完張鐵虎的訴說,韓家蘭非常震驚: “你還年輕,怎麼就想走絕路呢?我那兩個兒子也得了塵肺病,現在不是好好的麼?只要你肯聽我的,你這身體也能康復。”

  張鐵虎對韓家蘭的話半信半疑,韓家蘭便講出了自己“治療”兩個兒子的心路歷程,並耐心地開導他。最後,張鐵虎抹乾淚水,答應不再做傻事。

  隨後,韓家蘭像當初拯救自己兒子一樣,每天讓張鐵虎按她的計劃鍛鍊身體。張鐵虎是長期做電焊工吸人粉塵患上塵肺病的,並且已經發展到了第二期,如果不好好療養,很可能迅速發展為塵肺病晚期。

  韓家蘭查閱相關資料後,告訴張鐵虎一些關於治療塵肺病的注意事項。

  然而,經過幾個月的鍛鍊,張鐵虎的病情並沒有明顯好轉。不過,這期間他也慢慢接受了這個殘酷的現實,重新拾起對未來的信心。

  轉眼又過了一年,2004年3月,張鐵虎在韓家蘭的指導下鍛鍊身體,病情開始有了一些好轉。到這年秋天,韓家蘭又幫他聯絡到一項編織竹籃的工作。編竹籃不是什麼重體力活,張鐵虎完全能應付。就這樣,張鐵虎一邊治病,一邊憧憬著未來的美好生活。

  為了治好張鐵虎的病,韓家蘭開始積極充電。她四處奔走,學習塵肺病的預防和治療知識,自己掏錢購買各種醫學書籍。她認為,自己首先要做到胸中有墨,才能更好地輔導他人。

  因為特別關心塵肺病的問題,韓家蘭逐漸瞭解到,村裡年輕人出去務工,大多都在建築行業做體力活,雖然能掙一些錢,但不少人也因此患上了各種職業病。其中,塵肺病是最常見的一種。由於許多人一得病就往癌症方面想,立即將自己封閉起來,不肯向別人透露自己的病情,導致病情越拖越嚴重。

  2006年5月,重慶忠縣的自強殘疾人服務站建立了一個殘疾人基金會,他們常常到芋荷村來看望塵肺病人。韓家蘭向工作人員打聽後才得知,自己所在的這個村莊,竟有數十名塵肺,病人記錄在冊!

  韓家蘭想,自己既然能幫助兩個兒子控制病情,也可以幫助其他人控制病情,她決定,將村裡所有塵肺病人召集起來,為他們做心理治療,帶領他們積極鍛鍊身體。

  一個月後,韓家蘭把自己的家變成了“塵肺病人康復中心”,並在家門口掛上了牌子。由於這個條件簡陋的“康復中心”沒有任何治病的藥物,到韓家蘭家來治療的病人寥寥無幾。

  “獨臂天使”托起小村莊的希望

  為了說服村裡塵肺病人走出家門接受治療,韓家蘭沒有少下工夫。她首先透過村裡的廣播勸說,但效果並不好。隨後,她將手抄的塵肺病知識,變成一張張宣傳單,挨個兒給塵肺病患者送去,並勸他們到自家的“康復中心”來,一起攜手戰勝病魔。

  讓韓家蘭苦惱不已的是,就算她逐個上門勸說,很多患者也不願接受她的免費治療,有的病人甚至堅決否認自己患病。既然說服不了別人,就要用事實證明一切!

  2006年底,韓家蘭與來家治療的5名塵肺病人開始了初級鍛鍊,讓他們正視自身疾病,重拾康復信心。由於病人的病情不同,僅跑步這一項鍛鍊就鬧了不少笑話。一個晚期病人步行快了就喘不過氣來,更別說跟大家一起跑步了。

  常常是韓家蘭和兩三名病情較輕的患者跑一段距離,就得趕緊停下來回去找掉隊的人,因為病人一旦體力不支倒下就危險了。此時,韓家蘭慢慢意識到辦“康復中心”比當初治療兒子的病難多了。

  之後,陸續又有病人加入康復治療。由於農村沒有健身器材,患者又不能進行強度太大的運動,韓家蘭思來想去,終於想出了一個辦法——編一套健身康復操!

  編操對一個農婦來說可不容易。韓家蘭先是到附近小學門口觀看學生們課間做的廣播體操,然後根據塵肺病人的特殊情況,刪減一些高難度動作,編出了一套身體虛弱的塵肺病患者能夠完成的健身操。

  後來,韓家蘭又不斷進行修改,刪除了一些比較生硬的動作,使整套操總算像模像樣了。有病人打趣地說,這是韓氏太極。也有村民說,這是農民瑜伽。

  2007年10月,張鐵虎的病情終於得到很好的控制,他從事的編織工作也有了很大起色,生活逐漸走上正軌。更讓他高興的是,在韓家蘭的撮合下,他和鄰居一個姑娘喜結連理,過上了幸福生活。

  然而,就在韓家蘭透過自己的不懈努力,逐漸使這個剛從噩夢中驚醒的小村莊恢復生機的時候,不幸再次降臨到她身上。

  2008年3月,韓家蘭的丈夫汪朝坤因病離開人世。出殯當天,韓家蘭哭得昏天黑地。她對丈夫的離去充滿了自責。這兩年來,她幾乎把所有心思都用在了幫助塵肺病人身上,疏於照顧一直身體虛弱的丈夫。

  好在兩個兒子十分理解她,支援她繼續幫助村裡的塵肺病人擺脫疾病。她的善舉,也改變了一些原本懷疑她的病人。

  村裡62歲的顏光虎是個“資歷”較老的塵肺病人,也是這些病人中思想最頑固的一個。早在5年前,他就因打工患上了塵肺病,輾轉治療1年多,花光了家底,病情卻一直不見好轉,到後來連走路都得依靠柺杖。尤其到了冬天,更是痛苦難熬,每呼吸一口空氣,都感到撕心裂肺般難受。他對生活徹底失去了信心。

  在韓家蘭剛開辦“康復中心”時,他拒絕了韓家蘭伸出的援助之手:“我這病我自己清楚,你也不用可憐我!你要能治好我這病,全國那些醫生估計都沒飯吃了……”

  2008年夏天,顏光虎被身邊一個個鮮活的例子打動了,改變了對韓家蘭的看法,來到韓家蘭的“康復中心”,表示願意嘗試她的治療方法。隨著一個個像顏光虎這樣的“老頑固”主動將生命交到韓家蘭手裡,來她家做康復治療的塵肺病人逐漸多起來,最多時有30餘人。

  病人多了,不但管理起來比較麻煩,而且還遇到一個更嚴重的問題:一些晚期塵肺病人,想要徹底恢復健康十分困難,治療一段時間不見明顯效果,便漸漸失去了信心,他們的言行很容易影響“康復中心”的其他病人。

  怎麼辦?總不能因此孤立這些晚期病人吧?韓家蘭反覆思考,終於想出了一個辦法,那就是幫助他們創業,恢復自食其力的能力,讓他們能更加積極地面對生活。韓家蘭和縣裡的相關單位商量,篩選出一些適合這些病人的一些生產技術,如編織、畜牧養殖、刺繡等。

  韓家蘭的努力沒有白費,透過她的不懈努力,年歲已高的晚期病人顏光虎也掌握了編織技能,一年能掙2000多元錢,足夠生活開支。加上經過積極鍛鍊,病情沒有再繼續惡化,他開始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氣,對未來充滿了希望。

  因為無私地幫助塵肺病人,韓家蘭的名聲逐漸傳揚出去,有人稱她為“獨臂天使”,有人則親切地叫她“韓媽媽”。韓家蘭身上有一本筆記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記錄著在她的“康復中心”治療過的56個塵肺病人的情況。如今,這些人都生活得很好,其中30多人重返沿海打工,另外10多人在老家創業。

  2010年末,韓家蘭獲得了忠縣“十佳文明市民”稱號;2011年8月初,在忠縣拔山鎮政府舉行的“十大標兵”頒獎大會上,她又榮獲“身殘志堅標兵”稱號。

  靠自己僅有的一隻手,韓家蘭不但改變了自己的命運,而且托起了村裡50多名塵肺病人的希望。透過她的努力,為塵肺病人驅散了生活的陰霾,給他們絕望的內心送去了溫暖和光明。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