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趙本山的乾弟弟興華在他的新書中透露,有一天,興華和趙本山聊天,趙本山突然說:“興華,你可把我坑苦了,我尋思你跟張小蘭能成一對呢,結果你們沒成,把我也給耽誤了。要知道你沒那個意思,我早下手了……”
張小蘭是誰?她跟趙本山是什麼關係?有了興華,他為什麼就不“下手”?近日,筆者透過趙本山和張小蘭的朋友等多方瞭解才搞清楚,原來,張小蘭是趙本山的初戀情人!兩人雖然由於種種原因沒能成夫妻,但趙本山一直像惦記著姐妹一樣惦記著她,特別是功成名就後,趙本山更是像哥哥一樣儘可能地幫助張小蘭,張小蘭夫婦也非常關心趙本山,他們之間兄妹情深……
情竇初開
那個女孩是校花
生長在遼寧省開原市蓮花鎮蓮花村的趙本山,因為母親早逝,父親又闖北大荒去了,把他丟給老家的叔叔和伯伯,所以從小飽受了人間酸甜苦辣。鄰居興大媽看著他可憐,不時把家裡的舊衣服送給他,做了什麼好吃的,也忘不了喊他去吃一點。時間一長,機靈的趙本山提出要認興大媽為乾媽,老人愉快地答應了。
興大媽有個比趙本山小1歲的兒子——名叫興華,興華跟趙本山是從小學到中學的同班同學,興華還當了多年的班長,他們的關係一直非常好。
同村有位叫張小蘭的女孩,跟趙本山和興華也是同學。張小蘭長得眉清目秀,能歌善舞,還是班裡的學習委員。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趙本山開始把張小蘭當成了“校花”,心裡也對她產生了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愛。
為了能多跟張小蘭說幾句話,趙本山小時候經常在上學的路上裝“死人”嚇她,他裝什麼像什麼,經常把她嚇個半死。後來,他又經常故意不按時交作業,有時還故意製造一些小矛盾,希望引起張小蘭的注意。一天,趙本山又沒按時交作業,性格有些潑辣的張小蘭伸手擰住了他的耳朵,然後一邊用作業簿往他頭上打一邊說:“看你長不長記性!以後還敢不敢拖作業了?”趙本山一點也不覺得頭上耳朵上疼,反倒有一種計謀成功,心裡美滋滋的感覺。
到鄉里讀中學後,中午要在學校吃一頓飯。那個時候大家都很窮,午飯都是乾糧,條件好的是饅頭、玉米餅子等,就像趙本山後來在小品《同學聚會》中表演的那樣,最多再帶一隻鹹菜疙瘩。趙本山家裡更窮,他又不會做飯,經常只帶一隻生地瓜當午飯。張小蘭飯量小,她不光把自己的東西給趙本山吃,考慮到他的面子,還找出各種給他的理由。每當吃到張小蘭給自己的東西,趙本山都感到特別幸福。時間一長,他甚至覺得她對自己有那方面的意思,但他什麼也不敢說。
張小蘭家有三個姐妹和一個小弟弟,人口多勞力少,到了冬天,取暖和做飯用的柴火經常不夠燒。趙本山覺得來了機會,讀初二那年寒假的一天,他忽然組織了七八個男同學,跑到山上忙了一天,砍了十幾捆柴火,然後滿頭大汗地送到張小蘭家門前。
看著滿頭大汗、渾身都是被樹枝劃破的血口子的趙本山和同學們,張小蘭特別感動,她連忙打來熱水給他們洗臉,然後責怪趙本山說:“一定是你出的主意!你自己怎麼做都行,為什麼連累同學們?”趙本山的心裡喜滋滋的:小蘭這話的意思是沒把我當成外人啊!他咧著嘴笑著說:“這有啥?你能把好吃的送給我,我和同學們幫你家砍點柴不是很正常嗎?”從那以後,他經常組織同學幫張小蘭家砍柴。
知道張小蘭心裡可能有自己後,趙本山更是想方設法找機會跟她接觸了。在村前的小河邊,有一口全村人共用的水井,每家每戶每天早晨起來的第一件事,就是到井前去挑水。張小蘭也是大姑娘了,家裡挑水的任務自然落到了她的頭上。為了能單獨跟她說幾句話,每天早晨,趙本山都會早早地爬起來,然後不停地朝她家門口張望,只要看到她挑著水桶出門,他不管家裡有沒有水,都會挑著水桶趕到井臺上,然後幫她打水,再看著她用婀娜的身子挑著水消失在牆角處。
不知多少回,趙本山多麼想趁著只有他們倆的時候,把自己的心裡話說出來啊!但一想到自己家裡一貧如洗,將來恐怕連自己都養活不起,憑什麼跟她張口?就算自己張開這個口,她的父母恐怕也不會答應:當時的中學生畢業後根本就沒有別的出路,只能回家種田,很多女孩子都想嫁到城裡去,誰願意把女兒嫁給鄉下一個窮光蛋啊!想到這些,趙本山就會把那份美好的愛戀深深地埋在心底,心想:等等再說吧,反正我還小。
沒想到這一等,機會卻永遠過去了。時間不長,敏感的趙本山就發現,張小蘭經常主動約興華一起去上學,兩人在一起有說有笑的,關係明顯比一般人要近得多,有一天,她竟然當著趙本山的面,幫興華把書包扣上釦子!吃驚之餘,趙本山心想:看來興華跟張小蘭才般配啊!她從來沒答應過自己什麼,再說,興華是我的乾弟弟,我不能奪人所愛啊!想到這裡,自卑的他把心中的那份愛戀埋得更深了……
心有多痛
校花新郎不是我
其實,作為情竇初開的少女,張小蘭也早就看出了趙本山對自己有意思。但是,當時她的心裡很矛盾,一方面希望趙本山能捅破那層窗戶紙,另一方面又害怕他捅。當時兩人都十七八歲了,世上哪個姑娘不懷春?她對他也有好感,當然希望得到那份純真的愛。然而,當時城鄉差別特別大,父母早就對張小蘭說:“你一定要好好讀書,將來嫁到城裡去,這輩子就再也不用跟土疙瘩打交道了!”對當時的女孩子來說,城市對她們的吸引力非常大,這也是唯一改變命運的機會,她不知道萬一趙本山真的捅破那層紙,自己該如何決斷:是答應他,還是選擇城市?
但時間一長,張小蘭就開始對趙本山的懦弱有些不滿了:不管怎麼樣,你是個男人,男人就應該有個男人的樣子,得把想說的話說出來啊!為了氣氣趙本山,她故意當著他的面找班長興華商量班裡的工作,故意表現得跟他關係很近的樣子。沒想到這樣一來,趙本山乾脆徹底縮了回去!
張小蘭徹底失望了。她19歲那年,在父母的再三催促下,她跟透過親戚介紹認識的一位城裡的小夥匆匆見過幾面,就答應嫁給了他。出嫁的那天,她一直在東張西望:她多麼希望趙本山來送送自己,哪怕再看他幾眼也好啊!但是,趙本山卻始終沒有露面。
張小蘭哪裡知道,此時的趙本山正在山上砍柴呢!直到這時趙本山才知道,張小蘭跟興華並沒有那種關係,完全是自己在疑神疑鬼舉棋不定,結果錯失了良機,但現在說什麼都晚了。他把滿腔的悔恨和怒火全都撒到了手中的斧子上,砍了一大堆柴,直到累得癱倒在地。當他聽到從村裡張小蘭家的門前傳來一陣陣嗩吶聲時,他忍不住哭了……
趙本山20歲的時候,按照當地農村的習俗,如果不娶老婆就會被人們恥笑和看不起,在他的叔叔和老嬸的提議下,趙本山跟著老嬸回到她孃家村裡,跟一位姓葛的姑娘相親。這位姑娘就是趙本山的前妻葛淑珍。葛淑珍比趙本山小1歲,她也是個苦孩子,自幼就沒有了父母,哥哥姐姐們都已經結婚了。葛淑珍在當地的口碑挺好,只是她的長相一般,性格也很內向。趙本山想到自己的家境:我沒有條件去要求人傢什麼啊!結果雙方都表示沒意見。就這樣,趙本山把葛淑珍娶回了家。
1978年時,當地鄉村成立曲藝團,趙本山開始了他的演藝生涯。兩年後,當地劇團解散了,趙本山又來到了鄰鄉的威遠鄉曲藝團。但由於他是農村戶口,不久又被劇團辭退。好在他的基本功紮實,表演很受觀眾歡迎,他很快又透過考試,被西豐縣劇團錄用。1982年,趙本山主演《摔三絃》而走紅當地,他又進入了鐵嶺市的文藝單位,算是結束了當時農村的貧困艱苦生活。
有一天趙本山牙疼,他跑到醫院去看病。在他等著排隊拿藥的時候,忽然,走廊上一位病人的說話聲引起了他的注意。仔細一看:天啊!竟然是幾年沒見的張小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