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我們的腳丫上若有鞋,必是拖鞋。那拖鞋又多是人字拖,聽說是用甘蔗渣壓成的,單薄如紙。有個笑話,某人騎車下坡,剎不住,只好伸腳幫忙,結果停下後發現,鞋底磨穿了個大洞。大人也一樣,趿著拖鞋,上街、會客、上班、下田,夏天穿,冬天也穿,白天穿,夜裡也穿。拖鞋在潮汕平原大行其道的原因,一直是民俗家們爭論不休的話題,有天氣炎熱說,也有經濟實惠說。我以為,省錢是一方面,主要還是舒服,特別是人字拖,腳趾一夾,跟沒穿似的,腳丫光溜溜如魚兒,自由自在地遊弋。
當然,拖鞋偶爾還充當搞笑的道具,給我們帶來片刻的放鬆。譬如一連上了幾節課,又枯燥又乏味,大家都憋了一股勁,老想著有什麼突如其來的事兒打斷一下,哪怕是笑幾聲也行。這時或許你就會眼前一亮,不知道誰的拖鞋被誰一腳踢到了講臺邊上。脾氣好的老師裝作不知道,繼續講他的課,若是遇上脾氣大的,譬如我們的數學老師,就有好戲瞧了。他喜歡把黑板擦狠狠地摜到講臺上,讓粉筆末煙一般揚起,厲聲責問這鞋是誰的,又是被誰踢上來的?鞋主人當然無法隱瞞,但“作案”者卻可以裝聾作啞。要是沒人肯承認,這課他就不再繼續了。望著他的背影,大家正好合上書本,像久別重逢的兄弟姐妹喋喋不休,互訴衷腸。
升上高中後,學校有了明確規定,學生不得穿拖鞋上學,目的當然是為了維護重點中學的形象。但同學們置若罔聞。做早操時,我們都要把涼鞋拖鞋脫下來放到一邊。記得有一回,教導主任手裡拿著根又粗又長的鐵絲線,穿行於方陣之間,看到拖鞋就穿到鐵絲線上去。有同學不肯脫,或者踩在腳下不給,他就站在你的面前死死地盯著你,引得其他同學邊揮臂邊朝這邊張望,發出幸災樂禍的笑聲。臉皮再厚的人也會臉紅,也會覺得不好意思,只好由著他把鞋穿走了。做完早操,你會看見教導主任得意地揹著手,勝似閒庭信步。他手裡的那根長長的鐵絲拖著一大串拖鞋,那串拖鞋猶如魚乾一般吸引著一大群神情沮喪、目光卻發亮的“饞貓”。
誰會想到,多少年過去了,穿拖鞋特別是人字拖又變成了都市裡的一種時尚,自由出入於大雅之堂,真是不可思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