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萬物生長,生機無限。但在地球的某些角落,春天卻是一場浩劫。
3月,冰雪浩瀚的聖勞倫斯灣被浮冰覆蓋,美不勝收。和煦的陽光下,一隻剛出生十幾天模樣的小海豹披著潔白細軟的胎毛笨拙地在冰面上嬉戲。突然,一個手持刺棍的獵人走入畫面,小海豹懵懂不覺。在它還沒有明白過來時,巨大的刺棍迎頭砸下,小海豹發出一聲嬰兒般的慘叫,痛苦地抽搐起來。緊接著,獵人抽出一把閃亮的匕首,把小海豹開膛破肚……殷紅的鮮血在潔白的冰面上緩緩淌開。
這是來自美國國際人道對待動物協會的一組影像畫面。每年3月是海豹繁殖的季節,3月底,加拿大東海岸的浮冰海面就被蓄勢待發的海豹捕獵船佔據。加拿大允許捕殺剛出生12天的小海豹,於是在過去的6年中,有100多萬隻海豹慘遭殺戮。
血腥屠殺到家門口了!
因為憨態可掬,海豹被譽為“大眼睛的海洋精靈”。但即便是精靈,也很難逃脫人類的貪慾。2010年1月,中國動物保護人士驀然發現,加拿大海洋與漁業部長率領的加拿大海豹業“軍團”已然來到中國,在一年一度的“中國國際裘皮革皮製品交易會”上,公然推銷包括海豹皮毛、海豹油、海豹器官在內的各種海豹產品,並組織了數場海豹皮毛時裝秀。
“這可真是個令人震驚的壞訊息!”中國動物保護人士張丹說。事實上,在今天經濟高度發達的加拿大,海豹產業的商業價值極低。據不完全統計,2009年的商業海豹獵殺所帶來的經濟效益不足100萬歐元。獵殺海豹所獲得的收益不及主要獵殺區紐芬蘭省財政總收入的1%。隨著全球對海豹捕殺業的抗拒,2009年5月,歐盟出臺針對海豹產品的禁令,全面禁止28個成員國進口海豹產品。
“西班牙鬥牛、日本捕鯨、加拿大海豹產品、愛爾蘭灰狗賽、美國牛仔表演……這麼多沒落的、血腥的行業紛紛湧向中國,難道中國真的成了世界垃圾產業與血腥產品的傾倒場嗎?”張丹痛心地發問。
作為一名資深動物保護志願者和媒體人(美國《財富》雜誌北京分社編輯),張丹長期致力於動物保護工作。2009年7月,張丹發起成立中國首家動物保護記者沙龍。彼時,她剛剛傾心完成一期拯救黑熊的大型專題活動,還沒有從慘遭活體取膽汁的黑熊的苦難中走出,又立刻因極地冰原海豹的命運而不安。
為順利開啟中國市場,2010年4月和9月,加拿大海豹製品海外推銷中心分別在京、廣舉辦兩場培訓會,培訓中國商家與設計師將海豹產品用於服裝、箱包、靴子等。想到中國這塊未經開墾的“處女地”潛力之巨大,張丹形容自己“不寒而慄”。
中國對海豹產品說”不”
在美國國際人道對待動物協會、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等國際組織的幫助下,張丹收集了大量文獻,包括圖片、影片等資料,透過網路、報刊、論壇等各種方式把海豹捕殺業的真相廣而告之。她相信,“一且國人瞭解真相,一定會對海豹製品說不的”。
2010年11月,張丹為美國國際人道對待動物協會策劃舉辦“對加拿大海豹產品說‘不’”新聞釋出會。國內外主要媒體、專家學者、國內外動物保護組織代表、影視明星……逾百人聚集一堂,紛紛對加拿大商業獵殺海豹及試圖向中國兜售海豹製品的行為進行譴責。釋出會上,張丹結識了國際反獵殺海豹的鬥士、美國國際人道對待動物協會加拿大執行董事麗貝卡·阿德沃茲。
從1997年至今,在每年春天的海豹捕殺季開始之時,金髮美女麗貝卡總要冒著生命危險拍攝獵殺現場,並把這些珍貴的第一手資料傳播到世界各地。正當各國紛紛向海豹捕殺關閉大門之時,中國消費者的態度成為這個血腥行業是否終結的關鍵力量。
“很多人說,中國沒有動物保護法,中國人什麼都敢吃、什麼都敢穿,所以海豹產品在中國的市場潛力無限。”麗貝卡對張丹說,“我想不是的。”的確,中國民間對海豹說“不”的聲音越來越大。不久,一封由全國50多家動物保護組織聯合署名的抗議信由張丹寄往加拿大政府及其駐華大使館,信中說:“在中國推銷海豹產品,遺憾地說,是對中國的現代化、中國精神文明建設起破壞和阻礙作用的……己所不欲,請勿施於人。”
2011年1月,“2011中國國際裘皮革皮製品交易會”如期舉行,更大規模的加拿大海豹軍團“捲土重來”。帶著200份中英文公開信,張丹來到交易會現場對海豹販子進行實地調查。摸著一摞摞堆得高高的完整而細軟的小海豹皮毛,她痛心不已。不顧皮毛經銷商們異樣的眼神,張丹挨個展臺散發公開信。與此同時,另一位動物保護志願者解徵用一枚別針把一則波普風格的抗議海報別在背部面板上,呼籲中國人共同抵制海豹產品。
回到家中,張丹感覺一張張海豹嬰兒的毛皮彷彿在無聲地吶喊“救救我”。和著淚水,張丹草寫了一首歌《我是可愛的小海豹》:“我的眼神至純至真/我的模樣人人見了都想抱/北極的浮冰是我家啊/我是海中精靈小海豹……”
中國海豹產品阻擊戰
不久前,在成都舉辦的第七屆亞洲動物大會上,文弱的張丹被大會授予首屆亞洲動物福利獎項“安德魯獎”之“傑出媒體貢獻獎”。沉甸甸的獎項意味著沉甸甸的責任。在中國,由於相關法律的缺失,動物保護工作的開展極其艱難。儘管民間抗議之聲迭起,2011年3月,加拿大政府還是與中國政府達成了一項市場準入安排,允許加拿大所有的海豹產品出口到中國。
張丹沒有氣餒,而是與大家互相鼓勵:與其他動物的保護工作相比,抵制海豹製品是有勝算的,因為進口加拿大海豹製品現在只是市場準入安排,尚未產生法律效力。如果我們足夠努力,戰略戰術足夠正確,就有可能把災難遏止在源頭。
經過志願者們的多方奔走,今年“兩會”期間,張丹終於把一份呼籲儘快立法禁止海豹製品進口的提案順利遞交到全國人大代表手中。而動物保護記者沙龍、首都愛護動物協會、達爾文自然求知社、護生合唱團等國內外動物保護組織聯合行動,展開一系列“阻擊戰”,形式包括新聞釋出會、護生演唱會、專題講座、研討會、高校與地鐵宣傳活動、市場調查與說服工作等。
2011年3月15日,國際海豹保護日,北京中國科技會堂,一隻只白色的“小海豹”蜷縮在一起,邪惡的獵殺者揮舞著棍棒向它們走去,天使下凡拯救小海豹……這是中央音樂學院張麗達教授創作的《小海豹Baby》的首場演出,也是“國際海豹保護日暨《小海豹Baby》”的新聞釋出會現場。
聽著孩子們天籟般的歌聲,作為活動的策劃者及主持人,張丹又一次動容。的確,世界上正在進行的針對動物的大屠殺成千上萬,你能救得了幾隻?“救一隻是一隻。可能被救的只是需要被救助的動物的億萬分之一,但對這一隻來說,其命運就百分之百改變了。”張丹誠摯地說。而這,或許也是天下所有動物保護志願者共同的心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