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一個商人,他應該是個政客,如果是個政客,他一定會是一個失敗的政客。
姜勇身上有太多理想主義的東西,他喜歡說自己是一個“愛國老華僑”,目睹國內諸多之怪現狀,他每每按捺不住,大聲鼓與呼。“我們出去這麼多年了,是旁觀者。俗話說旁觀者清,中國就像我們的孃家,孃家不好我們也覺得臉上無光。”
人到中年的姜勇留著寸頭,很乾練,雙目炯炯有神。早年有過從政經歷的他,咋一看有點像美國新任駐華大使駱家輝。
姜勇很早就到了澳洲,是國內改革開放後最早出去的留學生之一。如今的姜勇身為澳洲溫可曼集團董事長、澳洲華商葡萄酒協會主席,在澳大利亞擁有著豐厚的葡萄酒資源,搭建了一個龐大的供貨平臺。
2011年4月在北京舉辦的2011年中國國際葡萄酒大賽上,溫可曼集團旗下的溫可曼百年老樹西拉子、莫斯卡託氣泡葡萄酒榮獲乾紅和氣泡葡萄酒兩項金獎。
好的紅酒不需要推銷
《新營銷》:你是如何與紅酒結下不解之緣的?
姜勇:最開始我做的是建材生意。十年前,我帶團回國考察,所到之處招待用的紅酒喝得我直皺眉頭。我心想:“這都是些什麼紅酒啊,國內的紅酒太難喝了。”
那時候,朋友聽我抱怨,就建議說:“澳大利亞的紅酒很不錯,為什麼不引進一些?我們在國內喝不到優質紅酒。”
就是這麼一句話,讓我認為自己責無旁貸,當時的目的很明確,就是為了讓朋友們能喝到高品質的紅酒。我從零開始認真學習紅酒知識。
因為從小做事就有股狠勁和韌勁,我就想,既然做這塊業務,就要做得最好,做到極致。
《新營銷》:現在溫可曼集團的紅酒生意做得怎麼樣?客戶群主要是哪些?
姜勇:現在溫可曼集團在國內每個星期都有固定的供應量。我還沒有想法,要擴大銷售規模。因為還沒有遇到合適的、志同道合的夥伴,而且時機也不成熟。
溫可曼集團的優質紅酒大規模地推向國內市場還不是時候,因為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中,監管不到位,而且紅酒的消費者辨別能力不夠強,我擔心自己的紅酒大規模進入國內市場會遭到仿冒,最終淹沒在諸多假紅酒、劣質紅酒中,結果是“劣酒驅逐良酒”。
紅酒的銷售渠道很龐雜,我們的紅酒生意可以歸到團購渠道。一開始只是朋友圈子,他們一箱一箱買。經過口碑積累,很多新朋友因為喝了我們的紅酒,最終成為我們的忠實客戶。
好的紅酒會說話,根本不需要你去推銷。
營銷不是忽悠
《新營銷》:現今很多商業巨擎大都在擴張自己的商業版圖,有著遠大抱負。你的抱負是什麼呢?
姜勇:我的抱負是讓更多的優質紅酒進入內地,讓消費者喝上放心的紅酒,讓中國人知道什麼樣的紅酒才是真正的好紅酒。這是一種夢想的延續。
從過去的小圈子普及到更多的人,而更多的人在我看來都是可憐又可悲的,因為他們不知道什麼樣的紅酒是好紅酒。更為可笑的是,我在國內聽到這樣的論調:紅酒分為正牌、副牌,紅酒不好喝是因為副牌的紅酒就是這個味道。
難道食品能分正牌、副牌?難道食品不是追求高品質、追求高度安全?愚昧和無知是一對孿生兄弟。而國內的很多紅酒從業者出於利益考慮,選擇了沉默,更有動機不良者大肆忽悠消費者。
很多人慕名找到我,希望做我們的國內代理,但是都被我拒絕了。我希望遇到一個熱愛紅酒、品行端正的團隊。因為紅酒行業面臨著暴利的誘惑,如果不是因為熱愛和堅持,很容易走上賺快錢的老路子。
做紅酒的人也有很多,但是我覺得他們的思路有偏差。他們不知道,紅酒也是食品,如果品質做上去了,賺錢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做生意要有使命感
《新營銷》:你怎麼看國內的紅酒行業?相關資料顯示,雖然國內的紅酒進口量逐年大幅度攀升,但是相對於白酒,紅酒依舊偏弱,如何改變這種現狀?
姜勇:國內紅酒行業混亂的現狀讓我痛心。在這個行業,將紅酒視為賺錢工具的多,但是心生喜愛的少;將紅酒綁架上花裡胡哨營銷手法的多,但是真正從營銷的源頭產品上著手的少。
紅酒在國內普及了這麼多年,但是依舊沒有上路,原因無他,就是因為一些劣質紅酒、勾兌的假酒氾濫,導致這種食品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不高。
我經常在國內外兩頭跑,每次都有一個特殊的任務,每次回國都要給親朋好友帶上許多罐澳洲奶粉。我的手機裡儲存了不少“奶粉告急”的簡訊。我是個“超級奶爸”,很多家的孩子是靠我才吃上奶粉的。這背後是讓人憂心的食品安全管理。法律制度不完善,監管者是否盡到監管之責?令人深思!
在紅酒領域,很多亂象更是讓人觸目驚心。2011年年初,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曝光了中國最大的假紅酒產地—河北昌黎。在河北昌黎,酒精加色素加水,不用一滴葡萄原汁,就能灌裝成百上千乃至百萬瓶“紅酒”銷往全國各地。而我在長城葡萄酒的酒瓶上居然看到寫著“長城商標持有人中糧集團有限公司授權中糧華廈長城葡萄酒有限公司生產,廠址:河北省昌黎縣”,不知道中糧集團對此做何解釋?最近我看到茅臺酒廠也不甘寂寞,生產“茅臺葡萄酒”,不過,“茅臺葡萄酒”的生產廠也是在河北省昌黎縣。
不僅國內的紅酒不靠譜,很多所謂的進口紅酒實際上也是假酒。以備受國人寵愛的拉菲為例,和茅臺一樣,拉菲產量有限。真正意義上的拉菲酒要選用樹齡在30年到40年之間的葡萄樹上結的葡萄釀造,而且對葡萄的品質和窖藏環境要求極高。拉菲官網顯示,拉菲一年的產量為1.5萬箱到2萬箱,每箱12瓶,也就是20萬瓶左右。
而據國內媒體報道,光浙江一年的拉菲銷量就在30萬瓶以上,福建等地的銷量也都超過10萬瓶。這說明了一個問題:中國市面上流通的大量拉菲都是假貨。而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各種冠以拉菲名字的葡萄酒,在中國市場的年銷量在300萬瓶以上,銷售額接近100億元。可以說,由於真正的拉菲產量有限且價格高昂,中國人喝的所謂拉菲大多數是與拉菲集團完全無關的冒牌貨。
更可怕的是,不僅拉菲,還有很多所謂的進口紅酒其實都是在國內灌裝的,然後貼上中文背標,甚至有一些背標都懶得貼。如果詢問他們有沒有酒類流通許可證,回答通通是“沒有”。我在考察市場時,在廣州親眼見到商家在店裡手工貼酒標。
中國原本就缺乏紅酒文化,而在國內特有的消費環境中,紅酒跳出了原有的屬性,被賦予了很多社會功能,成為一種生活秀。比如,紅酒窖藏要求比較高,就是為了保證其味道純正,但是前幾年居然有人兌著軟飲料喝紅酒。“只在乎貴不貴,不在乎對不”。於是,即使花費不菲消費的是假紅酒,卻因為種種微妙心理,掩蓋了消費假紅酒的事實。
《新營銷》:你心裡揣著紅酒夢,但你認為國內市場“風波惡”,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中溫可曼集團到底能走多遠呢?
姜勇:不像國外,現在的中國人沒有濃厚的信仰文化,有的只是“拜金教”。在國內談論商業倫理是一件很費勁的事兒。但是,我認為如果真的想做大一門生意,走正途並滿懷使命感你才能堅持下去。否則,可能你很快賺到了錢,但一旦遇到了困難,你就會失望地離開。
我堅信:“進窄門者得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