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名:Just in 花式撞球俱樂部
店址:浙江中路229號百米香榭3樓
老闆娘:強展玥(26歲)、侯培麗(26歲)
營業時間:10:00——凌晨2:00
介紹:
老闆娘有著8年的球齡,撞球對於她來說,儼然已是生活的一部分。因為這份對撞球的熱愛,所以,便有了Just in 花式撞球俱樂部。俱樂部是五位合夥人合辦的,經營Just in撞球館對老闆娘來說,是一種樂趣。有了這裡,便有了5個昔日球友,如今經營夥伴的相聚場所,一起打球,一起做事業,一起看著撞球館從默默無聞到生意興隆。6年多了,現在的老闆娘似乎更雲淡風輕了,她說,Just in更追求一種隨性的經營,無需談理想,無需談規模,只要做得開心,就已經足夠了。
原因
百里香榭的商鋪一個連一個,琳琅滿目,Just in花式撞球俱樂部的店招並不顯眼,但要找到它卻一點都不難,上了三樓,“啪塔、啪嗒”撞球的聲音便成了最好的招牌。
和許多經營者開店的原因一樣,Just in誕生的初衷也是因為興趣與愛好。老闆娘說,之前,他們幾個朋友總是聚在一起打球,每週大概會玩上2、3次,而他們算了一筆賬,如果打上30年,這筆費用就足夠開上一家撞球館了。由此,Just in便如此誕生了。
5個好夥伴,共同出資100萬元,Just in從有想法到開業,只花費了半年時間,頗有些說幹就幹,速戰速決的味道。2006年,Just in花式撞球俱樂部在位於浙江中路的百里香榭商業街開門營業,600平米,17張球桌,既專業,又休閒。老闆娘說,當初看中這塊商鋪,是因為這裡毗鄰地鐵,交通便利,周邊商業繁華。而Just in的定位也是中高階的,花了一番心思做裝修,希望成為一個白領打球、聚會、交友的場所。
而讓老闆娘至今比較自詡的是,Just in曾經是上海第一家純美式的撞球館,這在當時成為了一個賣點。
“美式撞球和英式斯諾克相比,後者是嚴謹的,對氣氛和人數,甚至時間長度都有較嚴格的要求,打球的人不苟言笑,而美式撞球卻是隨性的,輕鬆的,無論多少人都可以玩,可以將玩撞球,變成一種社交的方式。這也是我們所追求的。”老闆娘說。
雖然,如今美式撞球館已不是什麼稀奇事,但對於自己的突破式經營,老闆娘還是津津樂道的。
開店
沒有一家店會從一開始就門庭若市,Just in也是如此。開業之初,老闆娘也做了不少的宣傳,自己做了宣傳PPT,在朋友圈子裡傳播,朋友傳朋友。Just in也是上海第一個建立的QQ群的撞球館,透過網路與口碑,它的名字漸漸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熟悉。
挑選媒體做軟文,與電視臺合作做節目,這些是不可或缺的營銷手段,同時,銷售會員卡,也是Just in用來犒勞客人的一種方式。凡是購買會員卡的顧客,都可以享受7——9折的優惠,同時可以優先訂桌、參加俱樂部比賽,並且可以免費存放球杆。而每次裝修或搞活動時,Just in都會以較便宜的價格銷售會員卡或優惠券,而這些,都為Just in招攬來了不少客人。
做比賽,是撞球館區別於其他經營場所的一種營銷方式。老闆娘說,經營6年多來,Just in已經做了大大小小許多場比賽,除了在自己場館內的比賽外,也包括與其他撞球館一起合作的聯賽,分主客場比賽,每週產生周冠軍,最終決出總冠軍。
老闆娘說,其實做比賽並不會招攬太多的客源,而其目的,主要是為了營造一個良好的氣氛。有比賽就有觀賽者,這讓Just in聚集了人氣,也讓來玩的球友感受到了激烈的比賽氛圍。“玩球的人總喜歡扎堆的,人多,總是熱鬧的。”老闆娘笑著說。
Just in總喜歡求新、求變,也正因如此,在成為上海第一家純美式撞球館後,這幾年中,Just in還誕生了好幾個“第一”。上海第一家有比賽用桌的撞球館就是其中之一。
老闆娘記得那還是2006年開業之初的事情,那時,9號球全球錦標賽在臺灣地區舉行,而當時,比賽用桌正好是Just in訂球桌的品牌代理,於是,老闆娘他們便買下了一張。這張桌子的價格比普通球桌貴了3倍,因此,Just in便把它放在了撞球館最醒目的位置,作為了一種營銷噱頭。雖然,在這張桌子上打球,費用要比普通桌貴一倍,但許多客人都喜歡嚐嚐鮮,感受一下國際級比賽的味道。
訣竅
或許是因為女性的緣故,老闆娘特別能夠體會女性球迷、球友的心情,於是,從女性角度出發做一系列的營銷,也成了Just in在眾多撞球館中脫穎而出的一大訣竅。
Just in眾多個“第一”中,第一家女性免費的撞球館便是又一大賣點。在特定時間段裡,女性顧客只要在Just in點上10元的飲料,便可以在免費的女性專用桌上玩球,這一促銷手段,也因此吸引了許多女客人。
“以前,玩撞球總是男性客人居多,一桌子男生總是會顯得比較無聊,我們希望透過這樣的方式,讓更多女性瞭解到美式撞球的魅力,從而對此產生興趣。而如果一桌客人有男有女,那玩起來會更熱鬧,男女搭配,幹活不累嘛。”老闆娘打趣地說。
盈利
就像老闆娘的隨性那樣,Just in的經營也是如此的隨性,以至於經營一年後,老闆娘和她的夥伴們,將盈利看成了一種突如其來的喜悅。不知道是什麼樣的原因,只是在一次重新裝修之後,Just in就從一開始生意起起伏伏,走上了正規,並一直延續到現在。
此後,Just in嘗試著在普陀區開過一家分店,大小規模與這一家類似,但是由於地理位置有些偏,交通不方便,普陀店經營不久後,就因為情況不理想而關門歇業了。於是,老闆娘就想著,只做現在的這家店,不去圖規模擴大,也不去圖連鎖經營,只一門心思的做,不需要賺大錢,只要不虧本就好。
截止目前,Just in已經擁有了3000多位會員,經營毛利率大約維持在20%左右。生意最好的時候,日營業額可以破萬。
如今,Just in做得最多的還是老客人,玩撞球已經成了許多人的一種習慣,有不少人是從Just in開業一直玩到現在,看著它一點點的長大,習慣已經成了一種感情。對於這些老客人,老闆娘和夥伴們也跟他們有了深厚的感情,就連結婚時的伴娘,也是這裡的球友。
老伴娘說,現在的Just in不會再做太多的活動,也不會再去追求太大的突破,他們只想把這裡當成5位好朋友聯絡感情的地方。短則2周,長則兩個月,5位好友總會在這裡碰一次面。而Just in會為了彼此的興趣和愛好,一直存在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