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說之父凡爾納在成功之初,他寫第一部書後,向多家出版社投稿,卻連連遭拒,當接到第15家出版社退回了他的稿件時。凡爾納既痛苦又氣憤,打算把稿子付之一矩。但他的妻子奪過了手稿,給他以鼓勵。於是他嘗試著走進第16家出版社。對方當即表示願意出版,並與他簽定了為期20年的寫作合同。
看了他的經歷,使我不由地想起小李來。小李與千千萬萬個打工者一樣,來到陌生的城市謀生。“一技在手,吃穿不愁”一直是他的信念。他總希望自己學得一技術之長,讓自己好好地生存、體面地生活,而不像他的工友一樣四處為家。
他先是想學廚師,進了一家不錯的飯店,儘管很是勤奮,但兩年下來,卻沒有上過灶臺,有理想的他只好選擇離開。
無奈的他,只好選擇到建築工地打工。工地邊上有家小理髮店,大家沒事的時候,都喜歡上那聊天去。說實話的,洗頭的服務員最不願意給他們洗頭,滿是塵土的頭髮吸收了一天的汗水,很黏稠,三五遍水還是渾黃。
小李覺得在那閒坐也是坐,不如幫別人一下,遇到工友來理髮,他就幫著洗,儘管動作很笨拙,但洗得很仔細。時間一長,一些工友理髮,都喜歡拉小李,讓他來洗。
老闆看小李人不錯,就勸他,你在工地累死累活的,還不如跟他學理髮,工資不高,不過,也不需要風吹日曬地在工地了。面對只有一半的工資,小李爽快地答應了。
跟著老闆幹了兩年多,小李的技術進步很快,老闆有事出去,都交給他來打理。但工資卻沒有漲一分,一些工友都紛紛為他抱不平,但小李總是一笑置之。
後來,老闆覺得小店太偏僻,生意不是太理想,轉了幾次都沒有出手。看小李想幹,就以成本價轉給了小李,還把原來用不上的理髮工具都送給他,算是幾年沒有漲工資的補償。
正巧遇上附近進行大開發,小店生意一下好了起來。小李又招了幾個學徒,讓他們跟著學。自然,周邊的理髮店也多了起來,面對競爭,他又從管理上下起了功夫。他把三、四學徒分成組,取了什麼本山大哥隊、狄相隊、杜拉拉隊,隊名很不入流,但特好記。
每週都開展競賽,每週一小評,還有小獎勵,獎勵無非是周未到夜間吃個燒烤,獎勵二瓶啤酒什麼的,但大家覺得很有幹勁,所以他的小店很有活力。
從物質獎勵到精神鼓勵,儘管都是一些老套的管理方式,但小李卻能堅持,正因為他的堅持,他的作坊式也慢慢變成了直營連鎖,下步還準備開美容超市。
做事貴在堅持,堅持了,便是成功!話簡單,能堅持做到卻很難,理髮如此,其它也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