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姆·哈福德是英國《金融時報》的經濟學專欄作家。不過他和我們知道的那些經濟學家寫的專欄不大一樣,從來不一本正經談論政府是否該加息,干預市場是否合理等體面隆重的問題;他專門回答讀者來信。而這些來信五花八門,頗有點像經濟學版的“我愛問連嶽”。
終於有一天,蒂姆·哈福德遇到了史上最變態的問題。這個問題是這樣的:“出門在外的時候,我總面臨一項困難的選擇:在寫字樓或酒店的洗手間裡,到底該用哪間呢?我總是努力去猜想哪一間被使用得最少。我男朋友認為最後一間被用得最少,而我的看法卻正好相反。你會用哪一間呢?”
畢竟是在《金融時報》底下混飯。還是有兩把刷子的。蒂姆·哈福德面不改色地回答起這個問題:“……即使在金融市場上,有效市場假說也並未得到普遍認同,在公共洗手間領域就更缺乏說服力了。畢竟。還沒有高薪的‘廁所交易員’從事套利活動……不過,所有這些都讓人有點不解。你挑選廁所隔間的策略使我想起沃倫·巴菲特的一句話——‘分散投資對無知的投資人來說是一種保護’。想來你只需一間放有衛生紙的乾淨廁所。做一點研究、檢視幾個隔間不至於要你命吧?這就是我的做法。”
德國《經濟週刊》上登過一篇文章,說的是某男新婚不久,便和妻子為了“馬桶圈用好後該不該放下”產生了爭執。文章讀下去讓人大吃一驚,原來研究此問題的經濟學家大有人在。密歇根大學的經濟學家傑伊·皮爾·喬伊的研究表明:“現狀規則”(讓馬桶圈保持掀起狀態)比“放下規則”(放下馬桶圈)更有效率。原因就是馬桶圈只有在有人需要它的時候才有必要掀起或者放下。“現狀規則”節省了放下馬桶圈的時間。接著這位馬桶愛好者還用他的神奇數學方法證明,即便妻子把馬桶圈放下時所花的力氣接近於丈夫所花的三倍,“保持現狀”依然是更經濟的做法。
數學家查德·哈特透過計算證明,從單身生活轉為男女同居生活時,掀起或者放下馬桶圈的成本會增加。但對於男性來說,他們有時也需要放下馬桶圈,他們已經習慣忍受搬動它的麻煩,而女性獨居時則不存在這個問題,所以女性更會在意這種變化。
好在經濟學家們不是機器人,他們明白除了要考慮效率,還要考慮人與人之間的合作,即怎樣達到共贏的問題。婚姻是個合作關係,在合作過程中,雙方都要付出一定的代價。因而在“馬桶圈問題”上。經濟學家建議男方讓步才更紳士,更能穩定夫妻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