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有男初長成

[ 現代故事 ]

一開始,我並沒看上兒子選中的、將做我兒媳的那個女孩兒,她算得上清秀,但絕沒有兒子所形容的驚豔。我和她交談過幾次,精神內涵似乎也沒有過人之處。但是我慢慢地從兒子身上發現了一些變化。

  兒子是獨子,有獨子常有的問題,生活能力差,對我不體貼。在家中,對母親尚且如此,到社會上,對他人呢?

  有段時間,看著一米八的兒子在家中晃來晃去,什麼都不知道幹,很是發愁。這樣子下去肯定不行,但,怎麼才能夠“行”?從小沒給他養成好習慣,都這麼大了,再從洗碗、疊被、掃地的瑣碎小事開始,盯著他訓練,別說他不接受,我自己都不耐煩。我一度下決心送他去當兵,部隊可以使人迅速成熟,首當其衝的就是生活能力。

  兒子拒絕了:“都什麼時候了,你還跟我搞你們那一套?”

  但兒子還是有了變化。他的變化是從細微處開始的。先是關注我的冷暖飢飽,有一次為我出門不肯聽他的建議加衣服,發起火來。從前,在我的感覺中,他認為他母親是鋼鐵煉成的。

  他開始對炊事感興趣。去商場,會在從前絕對視而不見的炊具、副食前久久徘徊挑選。女孩兒學校距我們家一條馬路之隔,他要為她做好吃的。

  他叫她“傻妞”,跟我說起來是“這傻孩子”,顯而易見,她使他進入了家長角色。以前,他年齡成年了,心理沒有這種角色的成長。

  他自然而然地懂得了要分擔家事。他出國前的那段日子,每天都是他採購、做飯。出國後一次通話,他聽出我聲音不對,馬上問怎麼了,我說有點兒感冒,他讓我立刻去醫院。我滿口答應,心裡說我肯定不去。

  他過去肯定也常這麼應付我,很有經驗,緊接著說:“看病後把病歷拍下來發給我!”

  我只能說“好”,乖乖“就範”。

  去年冬天他寒假回來,我和妹妹跟他一起去北京人藝看話劇《窩頭會館》。時逢大雪,所有交通工具中只有地鐵可以坐,換車時人多到隨時可能發生踩踏事件。緊急時刻,他背抵欄杆站住,一手攬住我,一手攬住他姨,清楚地對我們說:“都帶手機了嗎?我們有可能被擠散。記住,到東四下車!從東北口出!”那一瞬間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何謂男人。

  夏季,我應邀去大連獐子島,帶了兒子和他的“傻妞”一起。幾天近距離接觸下來,我瞭解並由衷贊同了兒子的選擇。

  那是個女人味十足的女孩兒。本色、自然、樸素。只能說,這兩個孩子是天造一對,地設一雙——女人是女人,男人是男人。女人是了女人,男人才能是男人。像女人的女人,一定會擁有女人的幸福。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