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為房貸保駕護航
28歲的羅楠是一傢俬營企業的部門主管,和妻子的月收入加起來超過一萬元。他們去年按揭購買了一套總價60多萬元的房子,向銀行貸款30萬元。最近銀行的加息和房貸新政讓他十分不安。因為羅楠打算今年要一個寶寶。他擔心屆時由於家庭責任的加重,萬一他和妻子發生什麼大病或意外。家庭的經濟狀況就會陷入困境。
在房價和銀行利率節節上漲的今天,像羅楠這樣心存不安的貸款者相當普遍。這些房貸“負翁”大多工作穩定,且處於事業的上升期,未來收入看漲,雖然眼下每月一兩千元的房貸負擔並不算重。但都是建立在平安無事的基礎之上,一旦發生人身意外。這類家庭的財務風險就會暴露。
對負債家庭而言。應該怎樣運用“風險轉嫁”策略來規避家庭財務風險呢?股票、基金、銀行理財產品等理財工具的收益比較高,但相對來說投資風險也較大。對於像羅楠這樣的工薪收人家庭來說,這並不是首選,只能作為一種輔助的手段。而貸款者首當其衝應該考慮的是購買產品的安全和保障功能。能切實地為自己規避財務風險,保險公司推出的保險產品可以確保房貸主要供款人的平安無事,因此壽險、意外險和重大疾病險就成了房貸保障的“鐵三角”。
壽險保額,應與房貸匹配
對房貸“負翁”來說,應首先考慮壽險,做好房貸主要還款人的身故和生存保障,這樣,一旦還款人發生身故或殘疾,能夠得到保險公司的賠償,房貸不至於斷供。目前市場上的壽險主要有兩種:一種是返還型壽險,一種是純消費型的定期壽險,前者可以返本。但保費高;後者保費便宜,但保費不返還,房貸一族可以根據自身的收支狀況來選擇投保。
對於夫妻雙方共同承擔貸款的家庭,最好雙方都選擇投保壽險,兩人的壽險保額應不低於二人剩餘的房貸額度,保障期限一般應與還款期限相匹配,至少為10年。以羅楠為例,他的貸款額度是30萬元,期限為20年,那麼他的壽險保額應該在20萬至30萬元之間。保險期最好在10年以上。如果羅先生和妻子對家庭經濟的貢獻相同。那麼雙方應各自投保15萬元的壽險(即房貸的50%),假設兩人的收入比例為3:2。那麼羅楠的保費就可以提高至18萬元,他的妻子則降至12萬元,總之。買壽險的原則就是要保障家庭經濟支柱不發生風險,不影響正常還貸。
大病健康保險,不少於20萬元
在房貸“負翁”們的保險規劃中,重大疾病險等健康保障也是必不可少,而保額最好與當地的醫療水平掛鉤。比如有些地區重大疾病的醫療費用在20萬至30萬元之間,因此重疾險的保額就不應該少於20萬元。目前,由於市場尚未有真正的消費型重疾險推出,投保和壽險捆綁在一起的重疾險保費支出又比較高,因此,羅楠夫妻不妨考慮繳費靈活的萬能險,在前一兩年繳足保費後,只要賬戶中的資金夠抵繳保費,在經濟緊張的情況下,可以緩繳或不繳保費,保單利益不受影響。
意外險必不可少
由於現代人搭車乘船坐飛機以及旅行的機會大大增加,因此意外傷害的機率也比較高,所以。建議和羅楠類似的貸款者在投保壽險和重疾險後。不妨考慮附加意外險,為自己的出行安全提供保障。一般情況卞,購買主險後再購買附加意外險。和單獨購買意外險相比,保額相同的情況下保費會便宜很多,所以意外險應該和主險一起購買。而保障額度可以根據自己的保障需求及經濟預算來確定。
房貸險。亦可確保安全還貸
除此之外,對於正在購房的人來說,還可以考慮房貸險。一般情況下,在辦理貸款手續時,銀行也會要求貸款人投保“房貸險”。目前市場上的房貸險主要有兩類:一類是隻保房屋本身。另一類既保房屋又保貸款人,後者不僅保障銀行資產信貸還貸的權益。還對貸款人提供了意外保障,即一旦貸款人發生意外傷殘或死亡。還貸責任將全部由保險公司承擔,還有些公司推出的房貸險將被保險人擴大到了夫妻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