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畢業的季節,這時的應屆畢業生們都面臨著同一個選擇:離開了學校,到底該何去何從?有人選擇了考研,迴避就業壓力;有人選擇了到各大企業應聘,找一份適合的工作;還有一些人決定自主創業,自己給自己打工……這些選擇,到底哪一個適合你呢?
隨著就業壓力的進一步加大,從2005年起,國家就透過各種政策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以緩解就業壓力。然而,一直生活在象牙塔裡的大學生們,真的能夠在變幻莫測的商界中闖出一番成績嗎?給自己打工和給別人打工,到底哪種選擇才是真正適合他們的呢?
隨著七月的來臨,大學生們紛紛畢業,走出校園,走向社會,他們到底該做何選擇呢?讓我們來透過以下的四個案例,尋找一下正確的答案吧!
個案一:給自己打工——就業無門,我開了家衣飾小店
(成都 張曉蕾)
真人出鏡:我是去年畢業的,早在七月之前,同學們就已經在忙著找工作了。讓我鬱悶的是,我一直沒能找到願意聘用我的單位。
後來,我再不願意被別人挑來挑去,和家人一商量,乾脆決定自己做自己的老闆。同學們都說:“最好你去開一間服裝店,到時我們全班的女同學都去照顧你的生意,這樣你就不用怕虧本了。”我覺得這個主意挺好的,第二天就給媽媽打了電話,要她支援我兩萬元錢開店。
可我發現,開個店子絕對不比求職簡單多少,光是租店、裝修、進貨、理貨,就讓人累得夠嗆。很快,媽媽給的兩萬塊錢,沒進什麼貨,就沒剩下多少了。
同學們有時也會過來照顧一下生意,但她們都是剛剛上班,收入也不高,再說我也不好意思賺同學的錢,所以以前那種什麼不虧本的說法根本沒譜,一切都得靠自己。剛開始,我還請了個人,後來錢週轉不過來,乾脆自己一天十幾個小時守在店裡。短短一年時間,我整個人就累瘦了十幾斤。我真後悔,早知如此,當初還不如去做那份打雜的工作,起碼也能簡簡單單地混日子呀!
星級評定:★
專家點評:張曉蕾選擇的這種沒有任何專業特色的自主創業,已經失去了大學生本身所持有的專業創業優勢,和普通的創業者相比,沒有任何突出的競爭力。再加上因為缺乏社會經驗,自己開店前,沒有進行任何的實地調查之類的準備工作。因此,創業成果不佳。我們認為,這類盲目的創業行為,不值得提倡。
個案二:給別人打工——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操作工
(西安 鄭仕成)
真人出鏡:我是前年七月畢業的,大學學的是工商管理。現在就業的情況不是太好,直到拿到畢業證,走出校門,我還是沒能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
畢業後,我再也不好意思像以前那樣伸手向父母要錢。沒辦法,我只能先找到一份工作做著再說。我應聘到一家化工企業做了一名普通的操作工。剛開始,我心裡確實不是滋味,要知道那些和我一樣在流水線上工作的工人,大多都是學歷不高的人,有些甚至還是民政局要求幫助安排的一些殘疾人或文盲。那時,我心裡真的有種絕望的感覺,難道我辛辛苦苦地讀了這麼多年書,就是來幹這些文盲都能做的工作的?不過,不甘心也沒辦法,日子還要過下去呀!
後來做了大半年的時間,廠裡的辦公室需要招聘一名文員,因為知道我懂電腦,廠裡便把我調了過去。我現在還在不斷地尋找新的工作機會,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找到能讓我這塊金子發光的地方,呵呵!
星級評定:★★
專家點評:專業不能對口,當然很難在工作上做出成績,但考慮到就業壓力加劇的因素,先就業再擇業的做法,也有一定道理。一般來說,這樣的工作只是權宜之計,在解決了經濟收入的問題後,可以再慢慢尋找更合適的工作機會。這樣,一來不會給自己造成太大的心理壓力,從容地慢慢尋找;二來也可以讓自己的生活狀態不會那麼艱難。這是目前的形式下,一種比較可行的方法。
個案三:給自己打工——特殊水處理,生意有發展
(杭州 武誠民)
真人出鏡:我是學理工科的,學水處理,這個專業其實並不是太難找工作,但一般都是各個企業的普通分析工作,待遇不高,發展前途也不大。所以,我接到了幾家公司的聘用通知後,還是很猶豫。
就在這時,一個學長跟我說的一番話,徹底改變了我的人生。這位學長目前在一家水處理公司做水分析工作。他說:“這家企業真是賺錢呀,因為在當地主要就是他這一家企業有這個技術,所以利潤很高。”聽了學長的話,我當時就說了一句:“那我們為什麼不去做呢,我們不需要像這家企業那樣做實體,可以搞技術幫助或轉讓。”
經過一番商量,我和另外一個同學仔細研究了這個方案的可行性。首先,這個行業有一定的專業性,競爭壓力不會太大;其次,技術資訊公司的投入成本不會太大;最後,能夠讓我們在畢業後迅速投入工作狀態,不用為就業的問題煩惱。
商量好後,我們說幹就幹,我們兩人,再加上學長一起,成立了這家小公司。在學長的幫助下,我們聯絡到了幾家化工企業,他們非常感興趣。
星級評定:★★★
專家點評:專業性強的自主創業模式,讓普通人無法和自己形成競爭,從而提高自己的競爭力,是個不錯的選擇。不過要注意成本的投入和風險的預測,另外,合夥創業的模式比較容易引起矛盾,因此,事前的“君子協定”是有必要的,這樣先小人,才能後君子。
個案四:給別人打工——積累經驗,才能成為成功的企業家
(武漢 劉凱)
真人出鏡:早在上學的時候,我就很希望能夠做個企業家,自己給自己打工。可當時爸爸就提出了反對意見,他說:“你這個毛頭小夥子,什麼也不懂,到了社會上,肯定被人‘涮’!”見我不服氣,放暑假的時候,爸爸託朋友要我在超市的一個櫃檯幫人做一個月的生意。結果,果然被爸爸說中了,我被一個狡猾的供貨商騙了。從那次之後,我也服了老爸的話,想做企業家的理想沒錯,但在那之前,要做好充足的準備。
畢業後,我應聘到一家經營醫療器械的外資企業做了業務員。當時,同學都很不解,以我的條件,到哪個醫院做個醫生也沒問題。他們不知道,我其實是想在打工的過程中,學習他們的經營管理。我自己是學醫的,對很多專業的醫療器械都很瞭解,而且現在這個行業專業性強,利潤也比較高,我以後想做這方面的生意。
由於我比較擅談,又有很強的專業知識,為人又懂得靈活變通,兩年時間就在市場上積累了一定的客戶群,還當上了銷售經理。有兩家類似的企業都找職業獵頭過來,挖我跳槽。其實,他們哪裡知道,我要是跳槽的話,要麼是到能讓我學到更多東西的地方,要麼就是跳到自己的公司,給自己打工。
星級評定:★★★★
專家點評:給別人打工的同時是為了將來給自己打工積累經驗,這樣的做法,一來規避了盲目創業的風險性,二來也可以解決畢業後的經濟壓力等矛盾,三來也可以從容地為自己將來的創業做準備。打有把握的仗,當然是一個聰明的選擇。
結論:以上的四個案例,從不同的角度為我們分析了畢業後的不同選擇帶來的不同結果。其實,不管是為自己打工還是為別人打工,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讓我們在畢業後能儘快地將自己的所學轉化為經濟收入和知識積累,而每個不同的個體,也會有不同的適合他的選擇。在此,我們想說的是,如果想要給自己打工,那麼最好是選擇專業性強的或是進入壁壘較高的創業專案,讓自己學有所用。如果是想要給別人打工,最好選擇專業對口或自己興趣所在的職業,這樣一來可以讓自己有更好的發展,二來也可以提升自己的工作興趣,三來也可以為自己將來的自主創業做好準備,然後再來考慮工資待遇及福利之類的條件。
畢竟我們還年輕,等待我們的還有漫長的光輝歲月,把目光放得長遠些,才會有更燦爛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