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干擾去掉,聆聽內心真正的聲音。
也許我們都曾想過一種自主的生活,然而這個高速運轉的世界有太多選擇,又留給我們太少時間。於是,我們決定:隨波逐流或者聽從直覺。
我老早就意識到,如果我不能清晰地決定生活,那很快生活就會決定我。於是,我自創了一套名為“10-10-10”的生活管理方略,它引導你自信決斷,摒棄瘋狂,緩減憂慮,以此衡量每個決定會帶來的短期和長期影響。
首先,確定你所要解決的事項,然後用疑問的形式自我審視。比如,我應該重讀一年嗎?我應該結束那一段戀愛嗎?然後,誠實面對自己,窮盡每一種可能的選擇,問自己:
——對於接下來的10分鐘,這個決定有什麼影響?
——對於以後的10個月,影響又是什麼?
——對於未來的10年呢?
“10分鐘”其實指的是“眼下”;而“10個月”代表了未來的某個時間點,那時你的決定的初步影響已經顯現,但還會有其他結果出現;“10年”則指你想要實現的未來——哪怕現在你還未設定細節。
最後,將你整理的“資料”與你的信念、目標和夢想對比,問:“我現在已經知道我對各種選項瞭解多少,那麼,哪個決定能夠使我更接近自己想要的生活呢?”
10-10-10幫助我們發掘自己內心深處最珍視的東西。當我將這個方略與人分享,我發現它所應用的情形超越了我的想象。
安託萬·傑弗遜的經歷便是這樣的例證。他今年27歲,是費城的一位公職人員。他向我講述了自己如何在追求重塑福利體系這一個人目標的過程中使用10-10-10方略。
安託萬是由單身的母親帶大的,七年級就輟學了,之後就由政府的寄養系統接手,在五個家庭之間輾轉。但安託萬始終堅信,只要人們停止互相傷害,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後來,安託萬在州中的福利辦公室獲得了一個職位,負責指導人們完成申請流程。最初,他被幫助別人的念頭所激勵著,但很快又轉為失望,因為其他的工作人員每天都極為粗魯地對待來申請的人們。“申請福利往往是在一個人最低谷的時候,有時甚至是帶著羞愧的。”他說,“福利體制是為了幫助人們站起來,而不是打擊他們。”
於是安託萬寫了一份慷慨激昂的宣言,提出應當如何改變辦公室章程。
安託萬花了幾個小時,用10-10-10方略來分析他的行為可能帶來的後果。
10分鐘:短期內,同事關係肯定會緊張。他已經表達過自己的觀點,但是同事根本置之不理。
10個月:他估計所面臨的困境會持續一段時間,因為他絕對不會妥協。另一方面,他也擔心如果自己一直保持沉默,人們會認為他是偽善的。這很可能把他壓垮。
10年:當安託萬考慮到更長遠的未來時,他的決定頓時變得清晰。“我確信,只要有機會改變這種體制,我願意承受煎熬,甚至渴望這種煎熬。”
第二天,安託萬跟上級談了自己的想法。領導對他的宣言很讚賞。但是,當領導拿著這份宣言與工作人員開完會後,他們一如預期地開始疏遠安託萬,或者說,孤立他。
安託萬並不後悔,“我甚至沒有感覺到一秒鐘的遺憾或憤怒。我知道我做的是對的。”
現在,安託萬依舊用10-10-10方略處理生活中遭遇的左右為難之境。如他所言,“10-10-10方略遮蔽了噪聲,因而我們能聽見心底的聲音,告訴我們究竟需要什麼。”
摘編自《第一財經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