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溫燒餅歌預言背後驚人之謎

[ 歷史故事 ]

在中國 年的歷史裡,出現了很多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也出現了很多的聖人、賢人,雖然這些人數不勝數,但唯獨一類人卻並不常見,甚至是這個世界上最稀有的品種。這類人,我們稱之為神人。

何為神人?通曉天機,擁有像神一樣本事的人。這種本事就是:洞徹天機、 經天緯地、神機妙算、未卜先知……

如果您熟悉歷史的話,在歷史這條長河裡,中國只有六個神人,六個通曉天機的人。這六個人分別是:西周開國元勳——姜太公,戰國不老的傳說——鬼谷子,漢朝首席功臣——張良,三國第一謀臣——諸葛亮,大唐第一軍神——徐茂公,以及元末明初本書的主人公——劉伯溫。

作為這六大神人之一的劉伯溫,他是否像三國時期的諸葛亮一樣,不僅才華橫溢、料事如神,還擁有呼風喚雨、預知未來的能力呢?

還別說,劉伯溫真有這個本事。

話說,公元 年某一天的早上,明太祖正在殿內吃燒餅,他才咬了一口,便聽到內監傳話道:“國師劉基劉伯溫,請求覲見。”

太監話音未落,朱元璋突然心想:“都說劉伯溫能神機妙算,好比諸葛孔明再世,不妨今日好好地測試他一番。”於是,朱元璋把燒餅藏在了碗中,這才召見了劉伯溫。

君臣禮畢,等劉伯溫坐定後,朱元璋立刻問道:“先生深明數理,可知碗中是何物?”

劉伯溫馬上掐指論算,第一時間回答道:“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龍咬一缺,依臣之見,這碗中乃燒餅是也。”

一聽這話,明太祖驚歎道:“我朝之中,有如此博學異人之國師,真是我大明子民之福分。”隨後,藉著這個燒餅,雙方展開了一次愉快的會談。

這個問題,就是朱元璋百年之後,大明王朝到底是一個什麼樣子的世界。

於是,在這種背景下,劉伯溫那永載史冊、預知未來的《燒餅歌》,就這樣孕育而出了。

朱元璋問道:“天下後世之事若何?朱家可長享否?”

劉伯溫回答:“吾主萬子萬孫,何足問也?”

朱元璋問道:“自古有枯榮,世間無朽物,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也。”

劉伯溫回答:“天機洩露,臣罪非輕。”

朱元璋問道:“朕今賜你無罪,但說無妨。”

劉伯溫謝恩,隨後立刻攤開筆墨,他寫了三首詩:

燕子不日飛入京,永享山河樂太平。豪傑更起文墨輩,英雄奉旨看還鄉。

北方胡虜害生民,御駕親征定太平。失算功臣不敢諫,生靈遮掩主驚魂。

國壓瑞雲七載長,胡人不敢害賢良。相送金龍復故舊,雲開邊日照邊疆。

劉伯溫的這三首詩,看似簡單無邊,實際上卻蘊含了三段未來的歷史:

第一首詩,燕子就是燕王,指的是朱棣要謀朝篡位,建立一個永樂王朝。

第二首詩,為了驅除韃虜,明英宗御駕親征,結果皇帝兵敗被俘,明朝也差點亡國。

第三首詩,雖然大明經歷了“土木堡之變”的慘敗,但還是勝利了,明英宗也回來了,大明王朝也重開了國運。

聽到這裡,朱元璋迫不及待地問道:“此時天下若何?”

劉伯溫回答道:“天下大亂矣。”

朱元璋憤怒道:“朕之天下,有誰亂者?”

劉伯溫繼續作詩一首,回答道:

天下飢寒有怪異,棟樑龍德乘嬰兒。

禁宮闊大任橫走,長大金龍太平時。

老練金龍精壯旺,相傳崑玉繼龍堂。

任用閹人保社稷,八千女鬼亂朝綱。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