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戰淮海:老蔣一封親筆信 葬送國軍30萬!

[ 歷史故事 ]

在淮海戰役中,陳官莊戰役是收官之戰,也是關係國共存亡的關鍵戰役。雖然戰爭結局已定,但年後,我們重新考量這場戰役發生的時代背景,以及個人在戰爭中的沉浮命運,以為歷史做一清晰的註腳。

迷信將軍被“困”四合院

“趕快起來,國民黨來了。”睡夢中,永城縣陳官莊村的陳紅軍被父母叫醒,他聽到全家慌亂的叫喊。來不及穿上厚衣服,他就抱起一歲多的孩子,和妻子金秀英一起向村外跑去。他們一口氣跑到了四五里外的一片空地裡。在這裡,他遇到了剛跑出來的家人及眾多的鄉親。

這是年月日的深夜,黑魆魆的田野裡一片死寂,只有如刀的冷風勁吹。陳紅軍感到了徹骨的冰涼,很後悔沒有來得及拿上厚棉衣,他只有和家人緊緊地依偎在一起,相互取暖。經夜,冷霜裹白了他們的頭髮。

好容易熬過了夜晚。黎明時分,大家商議著外出逃難,但卻聽到了更壞的訊息,解放軍在外圍已經層層包圍,挖了戰壕,架了機槍,無法靠近;陳紅軍偷偷地溜回村子附近,發現村寨外已用樹樁紮起寨柵,挖了壕溝,士兵架著機槍,不讓人靠近。

逃無可逃,全家十來口人被困在了荒涼的野外。所帶的一點乾糧,早已吃光,七天七夜,飢餓,寒冷,折磨得全家人奄奄一息。忍無可忍之下,全家人決定,與其等著餓死凍死,不如冒險回家,或許還能找些吃的穿的。

很幸運,在寨子僅留的一個小門口,他們藉口家中還有老人,居然得到士兵的放行。進入村子,陳紅軍發現,各家各戶已經住滿了士兵,連村裡的空地上,都滿是士兵的影子。最讓他驚奇的是,緊挨自己家的陳桂亭家的四合院,戒備森嚴,看樣子,陳家住進的肯定是大官。

陳紅軍後來才知道,陳桂亭家住進的是徐州剿總副司令員杜聿明和二兵團司令員邱清泉等人。陳紅軍還聽人說,邱清泉極為迷信,他住的陳家四合院裡,長有一棵大樹,他聽人說,四周當中長一木,是個“困”字,他覺得有道理,並認為這是天機,必須砍掉這棵樹,方能化險為夷。但是,又聽說砍掉這棵樹,非得主帥下令才能應驗。於是,他便動員另一位迷信十足的軍官,請杜聿明下令砍掉了那棵倒黴的樹。

“殊不知,後人說,砍掉了樹,光剩人了,成了'囚'字,更註定了失敗的命運。 ”年後,已是歲的陳中原分析說。

“以赴刑場之心情上戰場”

陳中原所說的四合院,舊屋已毀,新房才建,院內新塑了邱氏砍樹的情景,已被當地開發為旅遊景點。靜謐午後,四合院隱藏在安靜的村莊中,毫不起眼。只有尚在的三層門樓,高高地矗立在村子中央,言及是“杜聿明指揮部舊址”。

因率領赴緬遠征軍而風光一時的杜將軍,曾是抗日名將;在東北戰場與林彪周旋時,也是風光無限,從年月日起,他以弱勢兵力連克山海關、四平、本溪、長春,迫使林彪百萬大軍“千里大撤退”,一直退過鬆花江;年,在四平之戰中更是大出風頭,再次迫使林彪撤退;只是在當年因病休養陳城接任後,國民黨才開始在東北不可收拾。

而奔赴淮海戰場,杜聿明留在陳官莊的,卻是這一無言的尷尬。被俘以後,在長達年的中共監獄生活中,他寫下的《淮海戰役始末》回憶錄,坦言了自己奔赴淮海戰役的戰場是“以赴刑場之心情上戰場”,他是早已預料到這種結局的。

在他最初的思維裡,這場戰役不應該是這樣的。早在年春,杜聿明就向蔣介石建議,集中強大機動兵團,發動主動攻勢,集中殲滅解放軍某一部,或可挽回敗勢;得到蔣的首肯後,於月底制定出“對山東共軍攻擊計劃”,企圖消滅三野一部。這一計劃經南京國防部及蔣介石往返磋商後,決定於月日開始實施。

月日,杜聿明正上車前往前方指揮部執行這一計劃時,突接蔣介石計劃取消命令,因遼瀋戰役爆發,杜和蔣一同去了東北。

天后,東北廖耀湘兵團完蛋,瀋陽危在旦夕,蔣介石才匆忙返回南京,制定出“徐蚌作戰計劃”,企圖在蚌埠附近擊破解放軍的攻勢。

正在葫蘆島指揮撤退的杜聿明,接到蔣介石空運的親筆信,徵求他意見的同時,要求他前往指揮。杜答應下來,覆信時指出“迅速按計劃實施,否則有被共軍牽制無法撤退的可能”

但蔣介石似乎還在猶豫,並未按照計劃及時實施。除月日令十六兵團孫元良部向渦陽、蒙城集結,令九十九軍及第四綏靖區劉汝明部向蚌埠、固集集結外,其餘皆在隴海沿線按兵不動。月日,解放軍發動聲勢浩大的淮海戰役時,蔣介石才慌了神下令出動主力,卻錯誤判斷解放軍欲先消滅海州李延年綏靖區,令黃維兵團前往營救。

月日,成功帶領葫蘆島萬軍隊撤退回到北平的杜聿明,在和華北剿總總司令傅作義吃飯時,獲悉馮治安部何灃基、張克俠率部“叛變”及蔣軍主力撤退到蚌埠附近時,既詫異又恐慌。他知道,這一計劃無疑是失敗了。

杜聿明再無心思吃飯:“徐州戰場是一個刑場,我一到徐州,不是被打死,就是被俘。”他心裡清楚,東北解放軍馬上入關,一年內中共必將統一中國,他們也將隨著蔣介石的完蛋而完蛋,“活下去也沒有什麼希望”,於是決定“從一而終”、“效忠到底”。

月日晚,杜聿明飛回南京,連夜去見顧祝同,獲悉主力已退到碾莊,解放軍已到運河已東,黃維兵團損失極大。杜問顧祝同:“為什麼徐州主力不按照徐蚌計劃撤退到蚌埠?”顧答“已來不及了”。

深夜,在回辦事處的路上,杜聿明看到南京大街小巷到處在搶米麵,警察卻不敢過問。他深自痛惜:徐州作戰未按計劃進行,形成未戰而先自潰敗喪師的局面。

補充糾錯